第08版:区县动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特色农产品丰富海淀百姓餐桌
科技创新技术提升平谷区大桃质量和产量
各路专家齐聚延庆探索农业种植“新密码”
北京油鸡保护范围遍布京郊9区存栏53.6万只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路专家齐聚延庆探索农业种植“新密码”

 

本报讯 近日,北京市粮食蔬菜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延庆区召开,通过此次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加快粮食绿色高产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推进粮食蔬菜稳产增效。

参会人员走进康庄镇大王庄村的北京春雨慧明家庭农场,感受着田间的生机盎然。一人高的玉米秧在肥沃的土壤里茁壮生长,地头上,水肥一体冲肥器嗡嗡作响,调配好的水肥被抽进主管道,再由副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滴灌管中,滴灌管则扮演着田间毛细血管的角色,把养分缓慢而匀速地运送给每一株玉米。

这已经是北京春雨慧明家庭农场第四年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玉米了。现在,这里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由四年前的1800亩,增加到2930亩,每亩耕地能节省水30立方米、肥1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元。农田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不仅做到了节水、节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工作量。现在只需1人,就能同时完成30亩玉米的施肥和浇水工作。

玉米单粒精播的种植方法使得每穴只生长一棵玉米,同时,避免了空穴现象产生。化控增密技术的应用则将玉米种植密度由当地常规的每亩4000~4500株,提升为每亩6000株,实现密植高产,让成片的玉米地增强了抗倒伏和抗逆境能力。此外,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的使用,解决了机械进地作业的难题,也为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贡献了重要力量。

同样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还有位于康庄镇小王庄村的北京禾亩润丰生态农场。优质的甘薯种在先进成熟的种植技术培育下,长成了一片200亩的绿色海洋。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到定植、水肥管理、除草,再到甘薯成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绿色高产的栽培技术。目前这里的甘薯长势较好,预计在9月20日前后上市,成为首都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观摩过程中,来自各区的兄弟单位对延庆区目前的农业种植技术应用表示赞赏。

房山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玉军介绍道:“在大田种植中,新的农业科技的应用,能在节水、节肥、降低农业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上取得如此成效,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

(延庆区融媒体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