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付敖蕾 4月16日,由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在线上举办。《2022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会上发布,报告由发展背景、主要特点、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等部分构成,探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产品电商的新发展路径。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介绍,当前我国进入全面转型时代,“三农”发展经历了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转变,继而向全面乡村振兴跨越。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00亿元,同比增长14.23%;农产品物流额首次达到5万亿元;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41.7亿美元。截至2021年9月,我国淘宝村达到7023个,淘宝镇达到1598个。2021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快递收投量超200亿件,每天有超1亿件包裹在农村进出……乡村振兴以“数字化”为抓手加快实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也在由“数字农业”向“数字农产品”转型。
报告指出,2021年农产品电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政策利好,二是农村电商示范力度加大,三是农产品电商进入“严监管”期,四是社区团购从快速发展到行业深耕,五是农产品电商上市成为热点。
报告显示,农村电商发展在2021年取得的成绩不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两张皮”现象严重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两张皮,线上交易与线上下交易两张皮,农村电商与数字乡村建设两张皮。“两张皮”现象导致不能实现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多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农产品电商文化滞后 直播电商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诚信体系建设不健全、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农产品电商文化建设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商赋能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巨大功能和作用的实现。
农产品电商模式同质化 许多农产品电商模式趋同,主要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导致过度竞争、同业损害严重;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主要采取同质化的交易系统,难以错位竞争;社区团购竞争过于集中,预制菜一波又起、“追浪趋波”又来。
生鲜电商盈利能力不足 2021年上市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出现巨大亏损;2021年上半年同程生活“猝死”,同年12月十荟团关闭大量网点。生鲜电商企业需要打通商流、物流、客流等各环节的能力建设,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后终将出局。
许多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仍不能服务实体经济 政府部门连续数年开展多轮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清理整顿,对一些与实体经济脱节的交易所采取了关停的方式。
从“虚假刷单”到“虚假种草” 早在2013年我国电商平台上存在许多“虚假刷单”现象,为了获得好评赢得流量。2019年特别是2021年出现许多“虚假种草”现象,对平台内容生态和平台信誉造成极大伤害,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对此,报告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是重视农产品电商体系建设,二是探索数字农产品拉式供应链,三是创新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四是加快应用多种数字化技术,五是充分发挥集散中心的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