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忠权 一年之计在于春,水稻育秧正当时。为确保今年我市100万亩小站稻丰收,连日来,10个涉农区稻农正在加紧开展水稻育秧,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确保育出健康、茁壮的稻秧。
为帮助稻农育好秧,市农业农村委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津南、宁河、宝坻等小站稻生产重点区进行技术指导。为确保今年小站稻优质高产,农技人员首先积极向农户推广优良品种,有津原U99、津原89、金稻919、津育粳22等,这些品种不但亩产高,还具有抗倒伏,抗稻飞虱等特点。
积极推广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集中育秧,提高育秧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精心指导稻农们就地取材,在田间搭建防风、御寒、保温的小拱棚,帮助稻农减少育秧成本。热心帮助稻农采用基质育秧新技术,手把手指导稻农铺平苗床基质材料,装好微喷水龙头,科学控制微喷次数。采用科学侵种方式,预防稻秧青枯病、立枯病。今年津南区、宁河区政府部门都对采用基质育秧的稻农进行补贴,确保小站稻丰产,今年全市基质育秧面积超过20万亩。
积极发挥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为小农户育秧。今年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农业优势,加紧为周边稻农们育秧,总量将达到45万盘左右,可满足2万亩稻田插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