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首都餐饮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年中式餐饮企业或掀上市潮
京味小吃要保住“冬奥”热度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2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中式餐饮企业或掀上市潮

 

随着和府捞面、乡村基等中式餐饮企业相继透露上市意向、提交上市申请,餐饮行业或在今年掀起上市潮。相关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不少餐饮企业经历了暂停营业与客流下滑的经营压力,重新思考与资本的关系后作出此决策;另一方面是基于餐饮企业自身扩大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发展需求。

多家中式餐饮企业欲上市

绝味食品近日的一则公告,透露出一项重大信息:和府捞面拟在境外上市。稍早前,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杨国福麻辣烫提交的港股上市申请材料。

还有更多中式餐饮企业欲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今年1月,海鲜餐厅七欣天、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此外,还有去年9月递表的捞王、正在冲刺A股主板的老乡鸡及已决定上市的西贝。

去年以来,一级市场对于餐饮行业的关注度较2020年显著回升。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截至去年8月,中国餐饮行业的投融资金额为439.1亿元,达2020年全年的两倍。该报告认为,随着越来越靠后期的单笔高金额投资的出现,未来5年或有一批净利润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餐饮行业公司完成上市,餐饮行业或引领一波消费行业的IPO潮流。

纵观这些中式餐饮企业,涵盖快餐、火锅、正餐等类型,各具看点。其中,和府捞面已完成6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在70亿元,绝味、腾讯分列第二、第三大股东。杨国福麻辣烫目前门店超6000家,遍布中国及海外5国,且从未进行融资。

已向港交所递表的捞王、七欣天、乡村基分别是粤式养生火锅、海鲜餐厅及中式快餐的代表。招股书显示,乡村基旗下有乡村基和大米先生两个品牌。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连锁餐厅数量及所得收入计算,乡村基是中国最大的直营中式快餐集团。

集体冲击上市为哪般

“因为疫情,餐饮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企业希望通过上市赢得资金支持和发展窗口期,加速抢占市场份额。还有一些企业并不差钱,上市更多出于品牌提升等方面的考虑。”天风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畅表示,“今年很有可能出现餐饮企业上市潮,因为头部企业争相上市会形成连锁反应,估计有更多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入上市大军。”

据悉,开拓新店和完善自身供应链体系成为餐饮企业IPO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

乡村基计划在今年开设90至110家乡村基餐厅,及160至180家大米先生餐厅。

七欣天计划今年主要在华东地区开设40家新餐厅,七欣天还将在沿海地区建立中央工厂,以实现海鲜低温保存。

从上市地看,目前港股仍是这些餐饮企业的主要选择。

疫情不改长期增长逻辑

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的A股、港股市场中,餐饮板块共有逾40家企业,但市值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约15家。其中,A股的餐饮企业主要为老字号,如同庆楼、全聚德等;港股上市企业以连锁餐饮为主,包括百胜中国、海底捞、九毛九等。

去年,受多重因素影响,A股、港股的餐饮板块整体表现较为低迷,其中海底捞、九毛九的股价全年累计下跌超40%。

“去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复苏节奏稳定,发展趋势良好。进入下半年,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堂食需求受到影响,造成行业出现短期疲软状态。同时,部分公司的门店扩张加快,反而导致管理和经营效率降低。”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表示。

在此背景下,上市对餐饮企业而言,不仅意味着机遇,也将带来新的挑战。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餐饮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易在供应链、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暴露问题,这些都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不过,业内仍看好餐饮行业的长期市场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的餐饮市场将在未来数年内恢复。“我们认为疫情短期冲击不改变行业长期增长逻辑,应关注龙头餐饮企业的拓店情况和经营表现。同时,看好行业在连锁化率不断提升及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呈现的良好前景。”贺燕青表示。

“我们将关注不断涌现的新赛道、新品牌、新趋势,专注于卤味、轻餐饮、复合调味料及供应链上下游等四大赛道。”在绝味食品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的餐饮业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行业将不断细分以迎合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餐饮供应链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提高效能;随着移动支付及数字化的普及,消费者的需求将进一步被满足,区域化、全国化的美食连锁企业也有望缩短管理半径。

刘畅表示,今年整个餐饮产业链都有投资机会。目前更看好预制菜企业,因其享受的是整个餐饮工业化、标准化的红利,特别是To B端的预制菜企业。

(黎灵希 郑俊婷)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