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稳定发展。《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青少年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每一个少年儿童,每一个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都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如何让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是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新签订合同的校外供餐企业需要通过有关质量体系认证。《通知》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要严密防范食堂运行管理风险,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制作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的采购、贮存、加工、留样等环节安全可控﹔防范学生餐配送企业制餐送餐风险,规范校内分餐操作流程。此外,各区要加强承包或委托经营准入、退出和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购管理,指导学校做好食堂、外供餐企业信息公开工作。各校要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建立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体系。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中央领导多次专门就此作出批示,要求加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
在实践中,供应链智慧监管与生产环节“明厨亮灶”是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未雨绸缪的重要手段。在学校食堂全面推行“明厨亮灶”,通过开放、透明、实时的视频展示方式,公开有关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卫生是否合格、储藏是否合规,使学校食堂后厨成为可视、可感、可知的“透明厨房”,对校园食堂食品安全可起到巨大的监督和保障作用。同样,智慧监管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集成化管理硬软件应用,能够帮助管理部门和学校积极转变以往传统管理方式,为监管工作所有参与者提供信息交互新场景,确保实现可视化、智能化及信息化的管理,形成数据信息库,提升总体管理效率和质量。
“明厨亮灶”与智慧监管综合系统平台的有效构建,使监管机构、学校责任人、学生、家长能够实时了解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线上线下互动、各环节参与者紧密共享联动,将各项基础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同时,学校管理部门有必要积极主动协调各方资源,密切配合,大力推动“明厨亮灶”与智慧监管综合系统有效利用,使信息数据高效整合共享、互联互通,不断提高校园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水平,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升学生满意度。
校园食品安全相关各方,都应该加强前置管理,进一步防范与治理前端风险,系统性地升级管理手段,实现对学校食堂的科学调控与智慧监管,以充分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