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慧 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2021年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用发展玉米生产、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玉米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国内玉米产量持续增加
当前玉米价格虽仍在高位运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喜贵认为,供需关系持续改善是玉米价格回落的重要原因。2020—2021年度,我国实施饲料粮保供稳市措施,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内饲料粮市场供应。受国内玉米产量增加、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增加、国产小麦和稻谷替代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得到阶段性改善。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两年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27255万吨,比上年增加1190万吨,增长4.6%,玉米产需缺口呈现缩小趋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供需形势将进一步改善,国内饲料粮供应有保障。
国际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影响
受疫情肆虐、极端天气、国际资本炒作等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我国粮食进口成本明显增加。2021年前11个月,全球玉米平均贸易量约1.89亿吨,我国进口玉米2702万吨,占全球玉米贸易量的14%左右。
2020年8月份,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为每吨800多元。受疫情多发导致物流不畅、大宗商品涨价,以及主产国气候灾害等因素影响,2021年5月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最高涨到每吨1842元。
目前来看,全球玉米市场供给较为宽松,为我国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球玉米产量近10年来呈稳步走高的态势,预计2021年将达12.08亿吨。
“我国玉米连续增产不仅有助于改善国内供需关系,也为维持世界玉米市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申洪源说。
构建多元化饲料供应体系
近年来,我国饲料粮消费持续增长,目前已超过谷物总消费量的40%。随着居民消费进一步升级,饲料粮短缺问题愈发凸显。
解决饲料粮短缺问题,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农业生产目标,意味着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仅不会下降,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逐步构建多元化的饲料粮进口格局,降低粮食进口风险。一方面,促进饲料粮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除了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粮食主产国进口粮食,还应该增加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数量。另一方面,要促进粮食进口品种多元化。扩大进口饲料粮品种,如扩大高粱、大麦、酒糟等进口,缓解国际市场采购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