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乡村振兴来说,“特色”已是当下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城市副中心西集镇沙古堆村、于家务乡果村、漷县镇柏庄村等一批村庄入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一批村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涌现。
西集樱桃
提到西集,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樱桃”。1996年,第一批试种的樱桃盛产了,种植樱桃的村民乐开了花。“当时我们村的樱桃卖到了30元一斤。”村支书皮兆泉欣慰地说。
吃到甜果子,村民开始大规模种植樱桃,2005年西集镇第一届樱桃采摘季活动在沙古堆村举行,如今已经到了第十六届。2007年,沙古堆村全部种上了樱桃,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地理标志称号。再后来,与沙古堆村相邻的儒林村、供给店村、小辛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种植专业村。
目前,西集镇的大樱桃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种植形成规模后,镇里又瞄准“西集樱桃”的旅游价值及生态效益,打造“农旅结合”精品樱桃园。
张家湾葡萄
张家湾葡萄是北京市首个以乡镇级别地域名称命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介绍,目前该园区引进有38个葡萄品种,占地约36.5公顷,采用标准化、全天候的避雨栽培。同时,开发智能化种植,帮助张家湾葡萄质量向有机转型,提升品牌效益。
现在,张家湾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葡萄种植经验,葡萄品种优、新、奇、特。通过承担国家“948”国内外鲜食葡萄引进等多个项目,张家湾已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熟期的优质葡萄品种百余个,种植面积全市最大,品种最多。
果村芹菜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全国共有423个村镇入选,果村以芹菜产业成功上榜。
果村位于于家务乡东南,被誉为京郊芹菜第一村,有着40多年的芹菜种植历史。果村芹菜口感脆爽,嚼而不柴,带有淡淡的甜香,备受市场青睐,供不应求。目前,村内有600亩的设施农业,大部分用于芹菜种植。
北京通农果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果村“一村一品”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去年夏天,由北京通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果村经济合作社合作共同成立。
漷县生菜
据果村党支部书记赵士生介绍,十几年前,根据该村农业生产现状,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村内土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把散包农户的农田土地以补偿形式返租到村委会,离村远的、地薄的地块对外流转承包出去,离村近的土地则确定为蔬菜种植区域。而后再加大配套设施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引导村民从低收入的粮田种植转向高收入的蔬菜种植。
2014年,柏庄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村里生菜种植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了“联合作战”。2018年,柏庄村正式入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通州区作为北京市传统的农业大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近年来,一直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州区拥有西集樱桃、漷县生菜、张家湾葡萄、于家务芹菜等优势农产品产区和籽种;拥有“白玉”豆腐、“西集好农夫”大樱桃等50多个农产品名优品牌。同时,结合特色农业发展也在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重要抓手,以大运河为品牌,以旅游为核心,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庄园综合体,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据了解,通州区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度发掘乡村功能价值,着力延伸产业链条。特别是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培育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创业活跃、联农带农紧密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