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寇雅楠 京蒙消费帮扶在2021年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实现进京销售超过100亿元,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京蒙消费帮扶“1234”模式。
打通“1个渠道”,夯实产品供给基础
京蒙两地着力打牢农畜产品供应基础,畅通进京销售渠道,2021年投入京蒙协作资金3074万元,支持脱贫地区强化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农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流通环节补贴力度,促进生产供给端与消费需求端相适应,保障绿色优质产品供给,助力提升农畜产品供应链发展水平。
借力“2个路径”,强化品牌宣传推广
京蒙两地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资源优势,多渠道、跨区域、多维度大力宣传推广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全年推动近百家媒体开展品牌宣传推广达万余次,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源源不断走入北京市场,走上首都人民的餐桌,带动脱贫群众收入稳步提升。
一是实现跨区域媒体融合宣传推介。北京顺义区与巴林左旗构筑“2+20+N”宣传模式;全面立体宣传推介脱贫地区特色农牧产品、文化旅游资源;建成“三级联动”新闻生态链,形成全媒体矩阵。二是充分借助电商能量加强引流。分别与京东、美团、字节跳动等平台企业开展合作,以新技术赋能广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土豆”“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肉”“赤峰杂粮”等优质、绿色 “蒙字号”产品进入北京、走向全国,提升“内蒙古味道”影响力。
探索“3个创新”,助力消费帮扶升级
京蒙消费帮扶开展以来,结对双方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出很多卓有成效的消费帮扶模式。
一是创新“订单+参与式”消费帮扶。扎赉特旗米业公司搭乘京蒙协作快车,探索订制认领农业模式,实施“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项目,认领人在订制基地里挑选一块稻田挂上认领牌,实现从种到收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手机可监控。同时成立了订制认领协会,统一管理,推动了优质大米的推广。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以前成交量小、价格低的现状,实现大米按斤卖向按亩卖的直接转变,每亩认领价格达到6600—12000元,翻了三倍以上,企业的效益逐年攀升,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累计已销售大米980吨,带动276户(含脱贫户57户)种植户实现增收。与此同时,依托京蒙协作在一二线城市多次开展“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推介活动,在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打造单独展位,建立仓容低温保鲜库,帮助当地解决了优质农产品缺少品牌、销路受限的难题,不仅让脱贫群众的钱包鼓了起来,也满足了北京市民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二是创新打造特色产品供应链体系。巴林右旗与引入北京帮扶资源,围绕特色农畜产品供应链运营与管理,分别从“供应、包装、物流、客服”四个方面赋能脱贫人群。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及应用,推广标准化种植养殖,扩大特色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提供第三方质量检测服务。搭建“巴林有品商城” 建立统一的消费帮扶购销一站式渠道和网络营销运营体系,整合上架旗内8家企业69款产品,实现进京销售74万元。三是创新国企“双挂钩”“双30%”激励模式。与北京市国资委形成合力,将消费帮扶成效纳入北京国企党建责任制考核和经营业绩考核,并与企业领导人员收入直接挂钩。明确市管国企食堂购买帮扶产品比例不利于30%,企业工会采购的职工福利中帮扶产品占比不低于30%。2021年北京市国企已购买内蒙古自治区消费帮扶产品13.36亿元,通过北京消费端的稳定需求拉动内蒙古生产端的供给力提升。
打造“4个平台”,推动产销精准对接
京蒙双方统筹整合北京优势销售渠道,全力打造内蒙古农畜产品进京销售平台,建立北京市全域销售网络体系,进京销售呈现多点开花、互联互通、立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是重点构建消费帮扶“五进”平台。进一步推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进北京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和社区等重点消费单位。内蒙古中科振兴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将脱贫地区产品匹配各类采购场景需求,开展80余场线下推广活动。二是全方位打造北京消费帮扶双创中心销售体系平台。将北京消费帮扶双创中心内蒙古展厅作为关键平台和重要抓手,创新打造京蒙消费帮扶联合体,建立标准化体系促进消费帮扶升级。全区130多家企业携800多种消费帮扶产品入驻北京消费帮扶双创中心内蒙古展厅,联动北京市十七个区的双创分中心,采取“多维联合”的方式,深度整合并大力拓展内蒙古消费帮扶产品在京销售渠道,推动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消费帮扶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全年已经成功举办各类对接洽谈会15次,展示展销会7次,组织内蒙古消费帮扶产品走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接北京采购单位近300家,完成实际销售额3600万元,签订销售意向1.2亿元。三是探索搭建大型消费帮扶集采推介平台。京蒙双方联合在北京举办京蒙消费帮扶北京集采推介会,全方位展示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扶贫产品,邀请知名网络达人联合互联网平台,现场帮助脱贫地区面向全国各类消费群体开展直播带货,累计达成59家采购、供应主体76亿元农畜产品采购订单。四是充分借力“832”等线上销售平台。全区累计认定696家供应商提供的3290款扶贫产品,今年已通过供销总社“832”平台实现销售额2亿余元。多家企业通过“832”平台,将内蒙古优质牛羊肉产品推向全国。此外,通过在建行善融商务以及各类消费帮扶专区、专柜、专馆等渠道丰富完善内蒙古产品品类,打通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全产业链条,建立起了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在京常态化、市场化销售平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