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电商食安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完善电商法律规制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食品类纠纷占网购近半数80后和90后是维权主力
让“年味”贴近 当地“口味”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品类纠纷占网购近半数80后和90后是维权主力
专家建议电子商务平台 须建立常态化监控机制
 

□ 张守坤 王阳

商品网购纠纷多?谁最爱维权?司法大数据给出了答案。

2020年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特点和趋势(2017.1-2020.6)》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称,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食品、数码电器类等产品引发纠纷案件较多,“80后”和“90后”是维权主力。

专家分析称,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进一步加剧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也使得传统监管模式无法直接适用于网络交易,对网络销售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监管,导致网购纠纷频繁出现。尤其是食品的生产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引发网购纠纷。

食品纠纷占比接近半数,多涉食品安全虚假宣传。此次发布的报告统计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数据显示,这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新收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共4.9万件。其中,2019年新收1.56万件,同比增长近三成。

《报告》显示,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食品类纠纷占比接近半数,为45.65%。

数据显示,近年来网购纠纷案件争议焦点中,多涉食品安全、卖家虚假宣传或欺诈等。具体来看,有30.78%的争议涉及食品安全问题,22.56%的纠纷案件中消费者认为卖家的销售存在虚假宣传或其他欺诈行为,21.65%的纠纷案件由于商品缺少必要的标签标注,9.15%的争议涉及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问题,其他争议合计占比15.86%。

为解决和减少网购食品纠纷,维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20年12月9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明确电商平台责任承担。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表示,在网购纠纷中最常见的一种侵权方式,就是卖家虚假宣传,因为虚假宣传才能导致消费者误读。年轻一代成为维权主力,套路促销影响购物体验。《报告》显示,“80后”和“90后”是维权主力。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自然人的出生年份为“80后”和“90后”的合计占比超过7成。

为促进线上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重点查处网络直播营销中虚构交易或评价、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擅自删除消费者评价等违法行为。

司法助力维护公众权益,多措并举减少网购纠纷。《报告》显示,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40.15%的案件最终调解或撤诉,调撤率较高。以判决方式结案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44.66%的案件支持原告诉讼请求,30.56%的案件部分支持部分驳回,24.78%的案件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相关专家称,网购纠纷现在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纠纷。为了减少网购纠纷,消费者在完成网购交易前,应尽可能获取欲购商品相关信息,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有关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规则,获取并理解平台内经营者提供的格式合同内容,尤其是双方权利义务、纠纷解决条款;电子商务平台应针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建立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尤其对平台内经营者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虚假或引人误解宣传行为予以管控,提高事前预防的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