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预制菜”成为消费“新食尚”
奶枣涉疫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地方味道”上高铁 真香
扫码点餐不应该是唯一选择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奶枣涉疫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 罗志华

奶枣近期风靡市场,它虽然属于创新食品,但实际上只是外面裹了一层奶粉,里面添加了杏仁和红枣,所用的几种原材料,消费者并不陌生,但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很多人吃到后非常喜欢,于是分享到社交网络平台,奶枣由此成为“网红”,在一些地方出现一“枣”难求现象。除了网上卖得很火,线下门店也出现排长队现象,甚至有顾客专程驱车上百公里抢购。

奶枣作为网红食品,一旦涉疫,就会增加防疫的难度。和其它网红食品一样,涉疫奶枣主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具有跨地区、分布广、流向地分散等特点,排查和产品追溯困难。春节期间,这类奶枣作为年货摆上餐桌,后果难料,当务之急是抓紧排查,将涉疫奶枣全部查获,并按照防疫要求进行处置。

其实,早在奶枣走红之初,其食品安全就广受质疑。山东省早有消费者对门店将奶枣作为即食食品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做法产生质疑。奶粉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散装放置很快就会变质。奶粉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当中,如果放在外面几小时没有冲泡,多半也只能将其扔掉。

《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对于散装食品的运输与存放条件有明确规定,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并具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奶枣通过物流配送,在分拣、运输、投递过程中,很难确保基本卫生条件、满足起码的卫生防护要求,再加上快递包裹存在暴力分拣或延迟投送等现象,一旦包装破损、沾水等,更不利于奶粉保鲜,奶枣在配送过程中污染变质的可能性很大。

不少网红食品极富创意,为民众所喜爱,值得鼓励,但也要有边界和风险意识。其安全性如何,该如何监管等问题,需及时出台相应规则,以确保网红食品在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同时,不出现防疫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