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技创新支撑油菜产业“五齐升”
猴头菇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
蜜蜂所部署“十四五”重点任务
植物缺磷条件下膜脂重塑机制获揭示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家首次解析:
猴头菇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在猴头菇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这是首次在大型真菌中采用数量遗传学来解析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大型真菌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

据龚文兵副研究员介绍,猴头菇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型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鉴定了59个重组交换热点区域及其富集基序,并挖掘了调控重组变异的遗传位点。同源重组是减数分裂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有性生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进化适应性的基础。获得的猴头菇基因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高精度的遗传图谱是极为宝贵的大数据资源,为猴头菇生物学及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基础。结合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科学家先期完成了猴头菇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构建了猴头菇首个微卫星标记数据库。采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猴头菇首张高精度的连锁图谱,也是目前食用菌中密度最高的遗传图谱。

相关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