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消费警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告19批次不合格食品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牛约堡”被罚50万元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发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1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0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发布

 

流言1:冷链食品外包装发现新冠活病毒,不能再吃冷冻食品了

科学真相: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常冷冻食品可以食用。截至目前,全球8000多万确诊病例,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冷冻食品而引起感染的病例。

流言2:复原乳没营养是“假牛奶”

科学真相:复原乳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乳制品原料,并非“劣质产品”,其同样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

流言3:泡发食物都很危险,都会造成米酵菌酸中毒

科学真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才会产生的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家庭泡发谷物自发酵食品、变质鲜银耳和变质薯类食品是容易导致此类中毒的主要食品。

流言4:吃冷冻肉有害健康

科学真相:正规生产的冷冻肉经过严格的标准和生产程序,安全有保证。其解冻后,除了营养成分会有少许损失,其他食用品质几乎没有影响。

流言5:加食品添加剂的零食都是不健康的

科学真相: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流言6:速冻食品没有营养

科学真相:速冻食品是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优良载体,是采用速冻的工艺生产,在冷链条件下进入销售市场的食品,其特征是利用低温最大限度保存食品的原有品质。

流言7:生乳标准低,所以奶味变淡了

科学真相:《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适用于生乳,不适用于即食生乳。“奶味”是主观因素,不能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不影响产品的营养。

流言8:国产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有毒

科学真相:亚铁氰化钾是我国食用盐中允许添加的一种抗结剂,在常规烹饪条件下不会产生氰化钾。按照相关规定在食用盐中合理使用亚铁氰化钾,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流言9:食用隔夜菜会导致肾衰竭

科学真相:隔夜菜密封后冷藏较短时间食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发生腐败变质的隔夜菜则不可再食用。尽量“按需适量制作,避免剩饭剩菜”。

流言10:塑料包装的食品会引发癌症

科学真相: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审查,食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包装,不存在安全问题。

(新华网)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