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德专家共商新时代粮食安全与食物营养
远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战略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家在豆科植物根瘤发育研究中获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稻米中油脂合成的新途径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0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稻米中油脂合成的新途径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稻分子育种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Key Genes Controlling the Diversity of Oil Composition in Rice Grain”的研究论文,研究鉴定了水稻胚乳中11个油脂相关性状的99个QTL,克隆了4个对油脂组成自然变异有重要贡献的新基因,提出了水稻籽粒油脂生物合成的新途径,解析了稻米油脂合成遗传基础的最新研究成果。

稻米中的脂类不仅是大米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米饭的重要蒸煮食味品质和储藏品质性状。稻米米糠油具有良好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是谷维素的唯一来源,也是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因此,优质水稻品种油脂的含量对稻米食味影响非常重要,但其遗传机理还不清楚。

该研究利用GC-MS鉴定了533份多样性的栽培稻种子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发现各种脂肪酸组分存在广泛的变异并且在栽培稻亚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团队共鉴定了46个显著性位点,其中16个位点在3个RIL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团队克隆了OsPAL6、OsLIN6、OsMYR2和OsFAE6等显著影响油脂含量及组份的新基因,解析了其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为优质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博士研究生周浩、夏朵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何予卿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品质分析平台为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支持,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郭亮教授为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了帮助。周浩博士受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百川计划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共同资助。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66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