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首要措施就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一直以来,中国乳业肩负着健康中国,强健国民体质,建设乳业强国的历史使命。为促进我国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解决“卡脖子”原料对行业发展的桎梏,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12月3日在京召开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科学发展论坛并成立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毕玉安,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动食一处调研员刘沐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名誉主席宋昆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等出席会议。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成立
会议通过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工作章程,提名中国农业大学、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为主任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飞鹤乳业集团、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百强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中轻机乳品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为副主任单位。
会上,刘美菊介绍,深加工专业委员会从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吸纳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经过与会员单位反复讨论制定了专业委员会工作章程,筛选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有专业生产深加工产品的企业作为主任、副主任单位。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摆脱“卡脖子”原料桎梏
科技驱动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带来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升级,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摆脱对国外高品质产品的依赖。如何让科技创新夯实乳业“双循环”发展根基,是会议的重要议题。
毕玉安表示,成立乳制品深加工专业技术委员会,切合时机,符合实际,非常必要。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改革是基础,创新是关键,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大企业的科技创新于研发,希望乳制品工业协会认真组织广大乳制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认真研究,深刻认识乳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准确把握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以建设健康中国为己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有针对性的举措。
会上,宋昆冈给大家做了题为《乳制品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与方向》的报告。他以详实的数据对比,说明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调整的方向。宋昆冈表示,经过十年来的改造提升,中国乳业已是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优秀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但是,中国乳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问题与矛盾也日显突出。如:原料奶生产增长乏力;乳制品产量增长速度放缓;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都市型”乳业与“牧区草原型”乳业面临着“水火两重天”的难题等,这些问题与矛盾已成为制约乳业发展的障碍。
对此,宋昆冈提出三个发展方向:一是乳粉应以成人粉为主攻方向;二是坚定不移地发展深加工联产品;三是大力发展干酪产品,他表示,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这是我们必须做的,希望在深加工产品做的好的企业多于大家交流经验,特别是干酪发展,目前在技术上没有瓶颈,工艺都是成熟的,希望未来在产品的深加工方面要做出更大的成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乳品科学与技术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毛学英,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专业餐饮食品品类总监吕航,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彪等专家及企业代表分别作了相关领域的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