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庆城区驱车,向东北方向驶去,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延庆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朝村内走去,隐匿在深山小村里的精品民宿——山楂小院便跃然眼前。这几年,曾经偏僻穷困的下虎叫村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建起了一处处乡土情结与现代气息兼具的精品民宿,不仅让村庄样貌焕然一新,也为乡村发展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生长”方式。
作为低收入村的下虎叫村,共有村民82户、176人,其中,低收入农户32户、76人。受区位、规划等多种因素限制,下虎叫村一直难以发展现代产业,玉米、谷子、1200余亩山杏以及少量的蜜蜂,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直到2017年,在延庆区农业部门的帮助下,以“农户+集体+企业”和“农户+企业”的两种合作运营模式,将老宅子盘活,发展起精品民宿项目。
“山楂小院”的建造不破坏原有的房梁结构和木质顶棚,与院内的山楂树、矮围墙、落地窗一起,最大限度保留乡村应有的田园气息。与外貌截然不同,小院室内陈设大胆创新,从卧床到桌椅都是国外设计生产的品牌家居,既让客人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舒适闲暇,又不忘兼顾客人从都市到乡村的渐进反差。“山楂小院”营造出“大隐于市、小隐于野”的氛围,让下虎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下子唤起了不少人内心对庭院乡愁、对回归自然的美好向往,在短时间内便打响了知名度,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闲置的房屋变成了致富的“金疙瘩”,为小山村点燃了希望,也让村民的生活跟着红火起来。今年57岁的张玉萍,曾经是下虎叫村的低收入农户,家里全靠12亩地和老伴儿在外打工过活,一年辛苦下来收入也就近万元。“山楂小院”正式开门营业以后,张玉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并顺利成一名小院管家。打扫卫生、整理客房,正式“上任”后,张玉萍每天的工作充实而忙碌,生活幸福且充满希望。担任“山楂小院”管家的第一年,张玉萍就深刻感受到了民宿带给她的变化。
“做小院管家,每月都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比靠天吃饭不知道好了多少!”张玉萍说,“现在,我老伴儿也到小院当上了维修工,每个月工资4000多元。我们老两口不出村,一个月就能有7000多元的工资到手,这比以前辛辛苦苦种一年地赚得多多了。”
此外,下虎叫村还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让甜糯玉米、山楂汁等原生态农副产品卖出了好价钱。以张玉萍家为例,根据村里合作社的指导,她和老伴儿让12亩地重新发挥作用,在闲暇之余种植精品小杂粮,成熟后由村里统一回收,并依托民宿进行销售,一年下来,张玉萍家又多出了几千元的收入。“合作社给指导,告诉我们种啥,种好了还回收,价格也特别合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心里都有了底,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张玉萍笑着说道。
在多项产业“抱团合力的带动下,下虎叫村旅游业、种植业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享受到了城乡协调发展带来的红利。据统计,目前,下虎叫村已与远方网合作开发了12个“山楂小院”,共带动当地20余村民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比例近50%。从项目开业至今,每年都能实现40万元左右的旅游收入,已成为下虎叫村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迈进了精品民宿这个大门,下虎叫村在青山绿水间迎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