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商超博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需强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消费者培养
全时便利店陷困境留给我们哪些思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0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危中寻机,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乘势而上。“让中国孩子喝上世界顶级的好奶粉”,魏立华还记得6年前把这句话贴在新建工厂时,一大群人议论:“这个目标太大了”。魏立华说,我国乳品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解决好每年1600万新生婴儿的口粮问题,是奶企发展的重要机遇。这几年,君乐宝奶粉荣获多项国际品质大奖,如今,企业的奶粉复购率达到96%,净推荐率达到45%。“当初的目标正慢慢变成现实,下一步还将继续提品质、亮品牌,推动国产奶粉成为‘新国货’。”魏立华说。

奶业靠啥“扛风雨”?

握指成拳增强抵抗力,转型升级提升“免疫力”

面对疫情大考,我国奶业交出一份漂亮答卷:一季度全国奶牛存栏同比增长0.4%,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7.9%。“奶业不仅量在增长,生产水平也在提升,保持住了去年以来较高的效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说。

对冲疫情影响,全产业链抱团行动。受疫情影响,10多个省份一度面临原奶滞销挑战,部分牧场影响经营。保收购、保技术、保资金,危急时刻,龙头企业驰援上游牧场和奶农,共渡难关。为保市场供应,多家奶企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

“老师,再排一节课吧!”“能不能把课再延长几周?”……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一条条弹幕不断刷屏。河北唐山市兴牧牧场奶农刘宝军每天巡视完牛舍,就准时坐在电脑跟前等着开课,“远程问诊、在线施治,多亏有伊利开的线上课程!”

宁夏富农牧场一度陷入困境——饲草料买不到,奶牛断了粮。牧场主丁秀琴说,“合作方蒙牛公司,不仅帮助牧场买到了充足的饲草料,价格还比行情价低了5%。”

化解疫情影响,奶业积极行动,转型升级。全国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一批乳品企业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去年,奶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全年牛奶产量3201万吨,同比增长4.1%;乳制品产量2719万吨,同比增长5.6%,均为2015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奶业的积极变化还在持续。

今年以来,众多奶企拓展电商平台、社区营销、微信销售等新渠道,加快形成“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我们几乎每周都会做直播带货,会员增长100万是今年的小目标。” 四川新希望乳业总经理何华介绍,公司销售转型成效明显,线上会员成倍增长。

“疫情影响只是暂时的,我们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准备再开20家鲜奶吧,多出一些新产品!”这几天,在新疆呼图壁县石梯子乡东沟村,兴丑奶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佩东特别忙,他带着社员们忙着将不同口味的酸奶打包装车,发往乌鲁木齐。去年,合作社的特色鲜奶品牌叫响市场,吴佩东一口气经营了12家鲜奶吧,开发了水果酸奶、巴氏奶等12个品种,眼下他又打起了新算盘……

专家连线

合力打造抗风险产业链

“疫情影响是全产业链的,应对冲击也要全产业链一起努力!”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认为。养殖业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健全应急管理和技术措施,采取当地同类饲料替代等办法增加非常规饲料的用量;增加一些低产母牛的淘汰率,降低饲草料消耗量。提高生产水平核心竞争力。今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将联合相关部委开展“奶牛10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一批示范牧场,努力实现单产水平10吨甚至12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孙永健说,疫情是一次大考,要做好化危为机这篇大文章。随着消费者日常免疫需求上升,加工端的奶企要及时调整产品定位,增加更多接地气的产品供给,拓宽“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要抱团共同发展,利益联结再牢固一些!”孙永健说,优化产业链利益联结,形成全产业链风险预警和动员机制,更好保障奶源供给稳定,更好应对市场波动。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业链抵抗力才能更强!”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说,疫情防控中,很多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奶业要发展,奶源是基础,中小规模牧场也要尽快完善合同生产,实现产销秩序稳步恢复,利用好各项支持政策,提升养殖、加工和储藏运输能力。“眼下,要做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对接,现实与未来的统筹,树立全产业链意识,通盘考虑生产、加工和消费三方因素。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支持政策效果显现,乳品消费逐步反弹,奶业一定能实现新增长。”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