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对疫情防控下的社会运行须持平常心
镉大米重现:“毒大米”为何屡禁不绝?
“无接触配送”应兼顾便捷与安全
解冻“冰封”的消费潜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接触配送”应兼顾便捷与安全

 

最近,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不少居民小区目前仍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快递、外卖等入内。为了实现“无接触配送”,有的小区在门口设置了取货架,快递员只需将物品放置在货架上,居民即可自行取走。然而,有媒体日前调查发现,这些便民货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生鲜商品由于长时间无人认领,异味难闻,有的小区快递包裹出现被盗现象,包裹被“冒领”等问题也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疫情防控重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社区防控是其中重要一环,当前战“疫”尚未取得完全胜利,疫情远没有过去,实施居民小区封闭管理有一定必要性。在小区门口设置取货架,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既减少了居民在外逗留取件时间,降低了感染风险,也提高了快递员投递效率,避免了马路边随意“摆摊”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这种尝试是一种多赢之举。

即便如此,“无接触配送”问题也不能回避。在多数小区,“无接触快递架”一般是临时设施,有的就是一张桌子或是一个防雨棚,大多“无人值守”,甚至位于监控盲区,人们取走快递包裹并不会有人来询问、核实,这也导致丢件、拿错件等问题时有发生。快递公司往往以消费者已经认可“无接触配送”为理由,拒绝承担责任,即便受理,也很难确定快递被冒领的时间、领取人身份等。

如今,快递与外卖支撑起了人们的“宅生活”,解决好末端配送这件小事,同样也是民生大事。条件成熟的小区,物业管理方应“因时而变”,在符合防控要求前提下,尽快为快递员进入小区配送打开方便之门,至少应允许快递员把快递送到小区内的智能快件柜。目前,许多地区已经取消了禁令,快递员凭“城市生活绿色通道”标识、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并登记后,便可进入小区投递快件。这说明,只要快递员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入小区从事末端投递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在条件还不成熟、依然需要严格管控的小区,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也应主动向前一步。物业管理人员不妨将便民工作做得再实再细一些,对“无接触快递架”加强日常值守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总结疫情应对中的一些好做法,强化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比如,有的小区设立了社区防疫合作站,通过开辟居民生活、防疫用品供应专属区域,免费存放快递、专人管理方式,为服务居民生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尝试真正让“无接触配送”兼顾了便捷与安全,值得借鉴推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