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它们或喧嚣、或安静、或弯曲、或窄小。北京二环内的这些胡同,带着历史的沧桑,刻满岁月的痕迹,更有着述说不完的动人故事。走一走胡同,看看胡同人家生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老北京,是不可错过的行程。
五道营胡同
在安定门桥东南侧,有这样一条毗邻北二环路,连接南、北锣鼓巷与国子监、雍和宫的胡同——五道营胡同。这里因明朝时期驻守此处的兵营“武德卫营”而得名,也因如今的时尚与文艺气息而闻名。
632米的狭长胡同里,处处遍布着充满特色与个性的潮流小店,咖啡厅、花店、书店、创意杂货店等不胜枚举,亮丽的店铺颜值更让人不禁驻足观赏;在新潮的店铺背后,一排排大杂院、小平房鳞次栉比,灰色的院墙,再加上间或传来的吆喝声、嬉闹声,入目入耳皆是京腔古韵与昔年历史的痕迹。漫步在这条胡同之中,时尚清新的文艺范儿,浓郁的老北京味儿,再加上操持着各式口音的外国朋友,各色迥异的风格在这里融汇交织,足够给你一份美好静逸的时光。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可以说是承载了古都的文化与历史。鼎盛时期,史家胡同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居住过很多文化名流。除了数之不尽的历史名人,这条胡同里,还有着北京家长们最盼望孩子能进入的史家小学;有着中国第一家胡同博物馆,也是第一个社区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人艺大院和外交部机关宿舍也都藏在这条“有光环”的胡同里。
如今的史家胡同,虽已不复往日的繁华与热闹,但依然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一座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灰院墙、红院门,在道路两旁延伸开来,掩映在两旁的参天古树下,仿佛在讲述着胡同里当年的故事。“一条胡同,半个中国”,寻迹史家胡同,品味悠长回忆。
金鱼胡同
由胡同西口离开内务部街与史家胡同,行至灯市口地铁站继续向西,便是热闹繁华的金鱼胡同。跟北京寻常的胡同比起来,金鱼胡同实在是有些“个性”:名字虽然叫做金鱼胡同,但这里并不盛产金鱼,也不是什么花鸟鱼虫市场;而几十米宽的马路、双向共四排的汽车道,让这里看上去也并不像是条老北京胡同。
金鱼胡同两侧高楼林立、商机勃勃,一派繁华景象:华尔道夫酒店、和平宾馆、王府半岛酒店坐落两旁,是职场高层、商场精英的汇聚之所;APM、澳门中心、银泰百货等大型商场比肩接踵,餐饮、购物、娱乐场所一应俱全,与王府井、东单等商业中心相互呼应。老北京的历史、胡同文化与现代化都市商业圈的完美融合,也让这里成为众多北京胡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东四胡同
东四胡同是北京最早的胡同区之一,在东四北大街路东,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名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的14个胡同。这片街巷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大都时期。这一区域的四合院、胡同、街巷是在元代街巷格局上发展形成的,是明清北京城重要的传统街区。胡同东西向,平直顺畅,南北有小巷相连,宅院规模较大,多为明清官僚宅邸。
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至鼓楼东大街。胡同全长866米,宽7米,在这里,能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北京人骨子里的那股慵懒闲适劲儿。这里的风景,少了商业的熏染,多的是复古和文艺;少了密布的店铺和穿梭的人流,多的是青砖灰瓦的古韵,和悠闲自在、不缓不急的平淡生活。
这里的胡同有着更加朴素的风格,些许装潢别致的咖啡店或茶馆穿插其中,文艺店铺与民居交替错落,文艺的味道与市井气息混杂在一起却又不失和谐,生成了一股这里才有的独特气质。
这些存在于胡同里的新物与旧物碰撞出精彩的火花,等着更多人去发现它们安静的美。
孔庙和国子监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5号,与雍和宫相毗邻,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传承、纪念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场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由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组成,最早始建于公元14世纪,曾经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皇帝祭孔的场所,历经元、明、清三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馆内现留存的建筑、碑刻、礼器、乐器以及祭祀礼仪、音乐、舞蹈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北京的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之间,国子监街这条浓荫蔽日的小街,更显得分外古朴庄肃。漫步于古树林立、清净优雅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享受一方静谧,探寻数百年前的历史文化,自当别有一番意趣。
(北京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