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消费警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专家解读食品标签是如何欺骗消费者的
海参实际钠含量过高 消费者要求十倍赔偿
秋季餐饮食品安全 消费须注意四点
七旬老太游玩摔伤 导游失职被判赔款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解读食品标签是如何欺骗消费者的

 

西媒称,当我们在超市走过琳琅满目的货架时,总会被“未添加蔗糖”这样的标签吸引。食品介绍中出现的此类词语总会像磁铁一样诱惑我们将它们放进购物车,认为自己的餐桌将因此“更健康”。但是,正如营养顾问胡安·雷文加所说的,商家在产品名称旁边添加类似标签会让消费者产生极大误解。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0月19日报道,专家解释说,很多“含”(含维生素、纤维……)或“不含”(不含脂肪、蔗糖……)的标签,甚至是“有机”“天然”等宣传语都不受任何法律规定的限制,其他如“自制”“传统”或“地中海”等标签也一样是在向消费者传达出未必真实的“积极形象”。

雷文加强调,原则上,我们应该从购物清单上排除那些含有我们厨房里通常没有的成分(如各种提取物、添加剂、香精等)的食品。

以酸奶为例,无论其宣传信息中声称包含何种营养,雷文加都建议着重关注其中的成分,含有过多染色剂、香精、增稠剂等成分的酸奶显然都不应是我们的首选。

就油炸番茄来说,他指出,产品成分表越接近自制番茄越好,“因此,番茄、洋葱、油、青椒和一小撮糖(在自制食谱中用来抵消酸度)是我们应该在标签上找到的成分”。

此外,他认为“水果果酱”这种表述是多余的,因为除了少数例外,每种果酱都是由水果制成的。而与其在食物标签中使用“健康”这种字眼,不如建议消费者以健康的方式去摄入它。就果酱而言,减少食用量和频率才是健康的食用方式。

食品究竟是“纤维来源”还是“高纤维”也存在微妙的差别。根据欧洲相关的食品法规,每100克中至少含有3克纤维或每100千卡中至少含有1.5克纤维的食品才能被贴上“纤维来源”的标签,而每100克中至少含有6克纤维或每100千卡中至少含有3克纤维的食品才能被贴上“高纤维”的标签。

要确定食物成分是否在这些参数范围内,我们只需检查标签上的营养成分。雷文加就此提醒说:“请记住,这些成分通常都被贴在包装的背面,而不是在正面的那些浮夸的宣传语中。”

(参考消息网 )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