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19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七十年,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
世贸组织农业谈判迄今有哪些成果?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年,从吃饱吃好到吃健康

 

走进北京前门一家京味餐馆,桌子玻璃板下压着米票、面票,桌子上面摆着酥皮虾、烤鸭等美食,仿佛时空穿越。

小小餐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70年来中国人餐桌的变化。在此就餐的河北张家口市退休工人苏润风说,小时候粮食短缺,白馒头是“奢侈品”,主菜只有萝卜、大白菜等。粮票、食用油票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农业产出持续增加,温饱不再是问题,餐桌上的果菜肉蛋奶等越来越多。苏润风感慨道:“过去过年才能吃顿好的,现在天天像过年。”

“70年的饮食变化,可以概括为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中国人正在经历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方式的深刻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说,主食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来源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副食大幅上升;植物性食物占比大幅下降、动物性食物大幅上升;成品、半成品和在外消费快速增加。

变化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我国粮食产量1949年只有2263.6亿斤,无法满足人们温饱需求;2018年提高到13157.8亿斤,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从1985年到2018年,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正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迈进,膳食结构更趋科学,初步形成了以谷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瓜果蔬菜为补充的中国特色东方膳食结构。

70年,中国人餐桌上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同步。从努力果腹到追求健康,变化的是数量和品种,不变的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