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70年跨越发展 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
该好好管管“甘茶度”们了
“假保健品治糖尿病”应累加处罚
铲除“健康谣言” 走出“养生焦虑”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假保健品治糖尿病”应累加处罚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之一,现代医学还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终身服药,而在浙江台州,有一家网店宣称,有一种食品能代替药物降低血糖。该网店生意红火,但稽查人员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西药成分,看看配方,让人不寒而栗,别说治病,没中毒已是万幸。

这家网店的行为突破了好几道红线,违反了好几个法规。首先,这些产品虽然印有“国食健字”的批准编号,但批准文号是假的,包装盒上的厂名、厂址也都无法对应。也就是说,即使站在保健品的角度来看,这些商品也属于假货。制假售假,违反了相关法规。

其次,宣称保健品可以治病,可以替代药物,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并且,与其他保健品欺诈相比,这次欺诈还打着中医药科学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等机构的幌子,口气更大,也更具有欺骗性。

第三,这类假产品表面上是保健品,暗地里却大量添加格列本脲片、苯乙双胍等西药,这两种药都属于处方药,这种做法违反了《药品管理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等法规。在产品推销过程当中,还可能存在诊疗行为,因此可能涉嫌非法行医。

一种行为存在多处违法,社会危害性也会相应成倍增加。就这一案件而言,民众吃到了假保健品,是一种危害;把假保健品当药吃,是第二种危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进了治疗糖尿病的西药,是第三种危害等等。

罚责对等,是司法的一条规则,一种行为既然违反了多种法规,且社会危害性也成倍增加,就应该把相应法规的罚责综合在一起,一个不漏地累加处罚,如此才能产生与危害性相对等的震慑力。(报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