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6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食物过期了还能不能食用?
我国科学家找到影响 热带玉米产量关键基因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6月份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6月份,全国进入初夏时节,气温的快速升高和频繁的降水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大,这一时期,水产养殖动物生长迅速,摄食旺盛,使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频繁的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养殖池塘温度剧烈变化和水质下降,易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一时期不仅要关注常见多发的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同时,要高度关注一些病毒性疾病可能对水产养殖造成的重大危害。

病情预测

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鱼出血病流行。发病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鲤浮肿病:病原为鲤鱼浮肿病毒,水平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发病急,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极其相似,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锦鲤疱疹病毒病: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的疫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适宜水温23℃~28℃,水温25℃左右易暴发,死亡率高达80%~100%,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佳,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特别是高温季节,造成鱼池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可诱发该病;突然大量换水或暴雨造成大量外源水进入可诱发疾病,主要危害银鲫、白鲫、团头鲂、鳊、鲢、鳙和鲤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

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鲤、鳙等也有发生,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此病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对虾弧菌病:感染对虾的主要有溶藻弧菌、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幼虾和成虾弧菌病。一般表现为患病群体的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活动能力减弱,短期内出现急剧死亡的现象。患病时虾的附肢,尤其是游泳足中红色素色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肢病”“红腿病”“红足病”。

车轮虫病:主要危害海淡水鱼苗、鱼种,适宜水温为20℃~28℃,天津、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锚头鳋病:该病是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都可发病,但以南方养殖区较为严重。该病在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感染,在水温12℃~33℃期间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暴发性死亡。

鳖溃烂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一旦发病,持续期长,危害较严重。

另外,鱼类需注意防控水霉病、链球菌病、指环虫病等的发生。海水养殖品种要注意防控刺激隐核虫病、白斑综合征等的危害。

防控措施

(一)饵料投喂是关键

掌握投喂量:不同饵料日投喂量占在池鱼虾体重的比例如下:颗粒配合饵料为2%~4%;青绿饵料为8%~10%。每次保证所有鱼虾八分饱为佳。

保证饵料质量:尽量投喂优质饲料,配合饲料要求配方合理,营养全面,青饲料要求青嫩新鲜。

科学投喂:投喂饲料时,坚持做到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四定”原则和“少食多餐”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鱼体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二)水质调节是保障

1.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水体清洁剂清洁水体,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2.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

3.定期冲水换水,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换水一定是抽取底层水体。

4.合理开动增氧机,使水体溶氧始终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5.当出现氨氮超标,鱼不吃食,常浮头等现象时,要高度重视,随时增加溶氧,培藻改善水质。

(三)鱼病防治是基础

1.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全面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包括选放优质种苗、水体、饵料等;使用的工具等彻底消毒。

2.对症下药,安全用药。发生鱼病及时诊断,确定病因,选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

6月份是水产养殖非常重要的时期,雷雨、闷热天气频繁出现,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

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请登录“www.adds.org.cn(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常见疾病栏目’)”查询。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