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商超博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式便利店的未来展望
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
欧尚中国迎来门店最大调整
白领偏爱热餐 便利店成“城市厨房”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便利店的未来展望

 

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不均匀的,南方地区的便利店数量普遍多于北方地区。且区域化明显,千店梯队如广东天福、成都红旗、浙江十足、河北365等。从城市布局来看,香港平均每1.1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7-11;深圳的大部分大型住宅区的500米以内,基本都有配备一家便利店,其中有7成是24小时营业;上海,以56.74%的便利店城市覆盖率仅次于深圳,排名第二,而北京,每7158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由此可看出,城市分布不均,区域化明显,发展潜力仍很巨大。

空间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今的便利店普遍都是以销售产品为主,所以整体的空间布局都是传统货架。而当便利店的空间不仅仅拘泥于销售空间时,可为便利店带来潜在的升值空间。举例来说,临近写字楼的便利店会设置鲜食就餐区,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开发热食产品,现做现卖。而在非就餐期间,这些空间相当于被闲置了。如果将这些空间利用起来,反而能够增加顾客关顾的频次与停留时间。这就类似于星巴克打造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利用现有空间去发展无限的业务。顾客来到便利店不再仅限于买东西,还可以在这里进行商业交流、茶歇、聚会等等,甚至可以开展美甲空间。毕竟便利店的进入壁垒低,想要增强竞争力提高坪效就要另辟蹊径,而打造多样化的空间不失为一种方式。

快餐鲜食及自有产品的提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84%的便利店毛利低于30%,而日本7-11的毛利已超过30%,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自有品牌单品占据了70%,而中国80%便利店的自有品牌单品小于10%。由此可以看出自有品牌产品能够给便利店带来更高的利润,特别是生鲜类产品,其整体毛利在40%左右,高于便利店10%的管理费收益。当然,发展自有品牌产品,特别是生鲜类还需要考虑其储存方式等因素。随着消费主力的年轻化,发展好自有品牌产品不仅仅推动了店铺的利润率,还能提高便利店品牌的认知度。于此同时,自有品牌作为独立的个体,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配送到不同地区,更快地实现跨地域性发展,带动整体利润的提高。

借助科技 助力零售发展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因此,科技与便利店的结合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技术渗透到一定水平,移动支付比例的不断提升,会员体系的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更好的结合。于传统便利店而言,精细化运营、管理、基础设施仍是通过技术实现日常经营参数化的基础。技术驱动为商业不断加码提高效率,而运营的核心仍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技术驱动下的便利店行业未来犹可预期。而从售卖商品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场景化线下服务,回归到交易的本质,一切围绕着深刻感知用户的需求与提供切实的便利。

(摘自网络)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