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消费警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几样食物不能放进冰箱?
“手搅豆浆”牵出永和门店乱象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几样食物不能放进冰箱?

 

冰箱差不多成了家家户户厨房的必备。对于暂时不吃的食物,人们会放进冰箱来延缓变质。最近,某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宣称《生活常识:十种食物不能放进冰箱》的文章,让人担心不已。而在媒体上,类似的说法早已有之,而且广泛流传。

文中所说的“生活常识”,是正确的吗?下面来一一解析。

淀粉类食物

放外面食物坏得更快

馒头、米饭、面包、面条、饺子等等中国人的主食,基本上都是“淀粉类食物”。一时吃不完的,大家都是习惯性地放进冰箱。

文中所说不能放的理由是“放进冰箱中,会加快其变干变硬的速度”,这并没有什么道理。“变干变硬”是因为水分蒸发,跟放不放冰箱无关。不放进冰箱而是放在常温下,会“变干变硬”得更快。而且,常温下适合细菌生长,食物会坏得更快。

正确的做法:

1.尽量做到“吃多少就做多少”“吃多少就买多少”,而避免储存需求;

2.如果吃不完需要保存,可以用保鲜膜封好再放冰箱。

鱼类

除活鱼外,其他鱼必须放冰箱

文中说“冰箱中的鱼不宜存放太久”“鲫鱼长时间冷藏,鱼体组织就会发生脱水或其他变化”,都跟“鱼类不能放冰箱”完全是两码事。

“不宜久放”自然没什么不对。但这不是针对“冰箱中的鱼”成立,而是冰箱冷藏室中的任何食品都成立。用这个理由来说“鱼类不能放进冰箱”完全是偷换概念。实际上,杀死的鱼如果不放冰箱而是放在常温下,那么会很快变质,风味口感下降,细菌迅速增长。

所以,除非是活鱼,否则一定要放进冰箱。如果短期内不食用,那么就需要放进冰箱冷冻。

药材

细菌量和是否受潮取决于包装

文中说,药材不宜放冰箱的理由是“和其他食物混放时间一长,不但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内,而且容易受潮”。

这个理由也很牵强。是否受潮取决于包装,如果密封好了自然也就不会受潮。而“和其他食物混放时间长”会导致“细菌侵入”更是“欲加之罪”。冰箱只是一个低温环境,跟常温环境相比细菌可能还要更少一些。何况,环境中的细菌是否“容易侵入”,还得看是否密封包装。

实际上,很多药材都已经干燥到细菌无法生长的程度,不放冰箱确实也不会腐坏。但是,药材中的许多“活性成分”并不稳定,会缓慢地发生变化。放在冰箱中,反应速度还会更慢一些。

西红柿

未熟透的西红柿不适合放冰箱

文中说“西红柿经低温冷冻后,肉质呈水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严重的则腐烂”。前面说的是“低温冷冻”的后果,而“腐烂”则要微生物生长才能导致,在“低温冷冻”下微生物是不能生长的。

准确地说,是“西红柿不适合放冰箱”,而不是“不能放冰箱”。原因是,超市里的西红柿通常是提前采摘的,并没有完全成熟。在存放中,西红柿里的酶还在继续作用,产生风味物质。放进冰箱之后,酶的活性被抑制,风味物质就不能合成了,等到此前合成的风味物质散失之后,西红柿就会变得淡而无味。

如果西红柿已经很成熟,将要开始变软,那么放进冰箱可以更好地保持住口感,也就“有必要”放冰箱了。此外,西红柿有一层致密的表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细菌的侵袭,所以不放冰箱也不容易腐坏(当然放了就更不容易腐坏)。但如果是切开的西红柿,那么就很容易被细菌污染,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就应该用保鲜膜封起来放进冰箱了。(报摘)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