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发展农家乐千万不能污染环境
保健品管理需要真正的正本清源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健品管理需要真正的正本清源

 

□ 张田勘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提出将对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进行调整,目的是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堵塞保健品虚假宣传的漏洞,提升消费者对保健品功能的科学认知,避免混淆。

中国1996年开始审批保健食品,到今天已经批准15000多个保健食品的种类,涉及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减肥,改善睡眠、抗氧化等28类的功效。近几年,保健食品的全国销售额已超4000个亿。

随之而来的是,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等问题。最严重的是,让很多患者贻误了真正有效的医疗(如癌症患者),以及骗取了大量中国老人的养老金。如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要从源头上管住和管好保健品,这是一种积极的努力和尝试,值得肯定。

但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其所宣称的功能,不在于宣传,而在于是否有科学证据。保健品自在中国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此次公告中进行了纠偏。

一是一些保健品的表述和用语不准确,容易被虚假或夸大宣传所利用,误导消费者。对此,公告对保健品原来的18种不准确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如从过去的“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调整为“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从原来的“抗氧化”调整为“有助于抗氧化”等。这是从过去的肯定功效改为并不完全肯定的“有助于”。

其次,公告拟取消三种现有审评审批范围内的保健功能,包括:美容(改善皮肤油分)/改善皮肤油分、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生长发育和促进泌乳。这意味着今后不会批准这三类保健功能。

三是拟取消18种过往历史时期曾批准过但现已不再受理审评审批的保健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如(辅助)抑制肿瘤、抗突变、改善性功能、单项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等。这意味着过去批准过具有这类保健功能的产品,以后不会再批准了。

四是对6种充斥于广告和宣传品的功能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包括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和促进排铅。“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意味着,过去的这6种功能不太靠谱,需要提供更充分的实锤结果来证明。

显然,对保健品功能这四个层次的调整都是以科学为证据,是对保健品乱象的釜底抽薪。但要让保健品走向诚实真实和名符其实,还要看未来是否能真正落实。

对保健品进行源头管理强调的是科学证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要求,保健食品认证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则规定,对于保健品的某种功能,需要进行专家评审。

然而,这两种要求的操作可能存在较大漏洞。要求具有动物或人体试验的证据是由第三方机构给出,至于第三方机构是如何进行试验和证明的,其实是无法查证的,因为专家评审只是对保健品生产和经销者提交的材料,包括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科学证据进行书面的理论分析和推导,无法知道这第三方的试验是如何做出来的。而且最根本的是,不可能也无法进行可重复试验和证明。

也就是说,保健品的功能证据就看保健品公司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或“证据”做得多么完美和天衣无缝。

还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即循证医学的要求——循证证明。很多保健品缺少循证证明体现在,产品在注册和批准后,对其研究就停止了。产品早期研究获得的一些证据,只是少数动物和人的试验,不是大数据的证据。因此,还需要消费者食用和使用的大数据予以证明。保健品不仅没有这种上市后的监测和考察效果,而且在之前的证据也只是“初步研究”,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和可重复的研究证明。

虽然,一些消费者称,吃过和用过某种保健品感到有效,这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产生的作用。一种是安慰剂效果;一种是消费者在食用使用某种保健品的同时也在服用或使用某种药品或进行某种治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保健品其实是添加了某些药物成分,如一些保健牙膏中添加了止血成分一样。

现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对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进行调整,正是对保健品进行正本清源的做法。希望这一做法能够积极有效地推进,保护消费者,也为真正的保健品正名。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