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转12版)
的,以赤霞珠美乐等品种为主的国内市场畅销干红葡萄酒产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品评和较全面的理化指标分析,揭示了优质干红葡萄酒的感官风格特点和各项理化指标的含量范围;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葡萄酒质量分析与评价中,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葡萄酒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品质提升、质量控制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量化指标和理论支持;应该进一步扩大样品来源,增加样品数量,建立涵盖感官评分、理化指标、品种、产区、年份信息的数据库,为质量评价、定向酿造、市场打假等提供科学支持。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和滨州医学院葡萄酒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葡萄酒学术报告会”日前在山东青岛市成功举办。报告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教授主持。
本届报告会分为专家报告和青年论坛两个环节,分别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9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葡萄酒与健康主题从不同角度对葡萄栽培、葡萄酒质量、饮酒健康、发酵技术、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科研与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发言交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葡萄酒分会理事长、著名葡萄与
葡萄酒专家李华教授做了《我国埋土防寒区可持续葡萄栽培模式》的学术报告。李华教授在报告最后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考虑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日益完善我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葡萄持续栽培的概念必须满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和葡萄酒、尊重人和环境、保证葡萄与葡萄酒长期的经济效益等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利用自然调节机制和资源,取代任何不利于环境的手段,长期保证葡萄产品的高质量。与所有农业产品一样,葡萄和葡萄酒应是自然产品,避免所有的污染物和添加物。只有保障葡萄原料的质量和风格,在酿造过程中尽量减
少人为干预、在必要时进行适宜的质量控制处理,才能获得独具风格的优质葡萄酒。因此,葡萄酒的产品设计是从葡萄园开始的,独具风格的优质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只有在葡萄酒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使我国葡萄酒产业永续发展。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山东省葡萄酒微生物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记明研究员做了《优质干红葡萄酒中主要质量指标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李记明研究员认为,每一瓶葡萄酒都带有葡萄品种、风土、酿酒技艺的印记。葡萄酒的成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与感官质量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葡萄酒的质量主要采用感官评价,并结合理化指标及安全性指标。感官评价是建立在评酒员感官品评的基础上,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评酒标准的差异、评酒员情绪、评酒环境的不同等,都可能对同一款酒做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即成分则是相对稳定的。研究葡萄酒中的理化指标即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关系,选择出重要的质量指标,并结合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实现对葡萄酒质量的综合评价,并通过这些指标实现对优质葡萄酒酿造的定向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报告通过对“选购的50款,市场售价在200-1000元,均有一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