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市场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中秋节鲜花等食材新型月饼涌现
阳澄湖大闸蟹开捕
生食三文鱼标准或尴尬回炉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虹鳟“变身”销量不升反降
生食三文鱼标准或尴尬回炉

 

想点三文鱼,没准儿端上桌的却是淡水虹鳟。在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颁布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后,疑虑重重的消费者对三文鱼和虹鳟的热情都明显下降。

将淡水养殖的虹鳟正式归入三文鱼,这份团体标准原定9月15日前后正式实施。但近日获悉,这一标准可能回炉,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等多个部门正酝酿在本月底前专门对这一标准进行讨论与论证。

虹鳟变三文鱼消费者不买账

尽管标准尚未落地,但虹鳟类三文鱼已经悄然写入一些餐厅的菜单。位于朝阳区石佛营路的一家白鹿江西餐厅,其菜单中对三文鱼的描述,就包括了大西洋鲑、阿拉斯加鲑鱼以及“虹鳟”等。不过,店员介绍,几乎没有顾客点虹鳟,整体三文鱼类菜品的销量也降了两成。在丰台最大的水产市场京深海鲜市场,一位商家介绍,最近关于虹鳟的争议越来越多,对销售影响不小,顾客最担心的就是虹鳟生吃的安全性,“近两个月来虹鳟的销量大约降了45%至50%。”

虹鳟在网上的销量同样不乐观。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是《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记者在其天猫旗舰店发现,其标明虹鳟的三文鱼销量有限。如其三文鱼中段礼盒900g月销量为1件,三文鱼中段礼盒1500g的月销量是7件。

在饿了么平台上,消费者对虹鳟也不太买账。鲜渔码头售价108元的虹鳟刺身,月销售额为0;奔波灞海鲜52元的鲜活虹鳟鱼,月销售量只有1份。

商家主动下架虹鳟产品

北京京客隆产品研发中心经理李生表示,《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提出,包括虹鳟在内的三文鱼不得检出寄生虫,以他的个人观点来看,“虹鳟”只要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工作,保证冰鲜运输过程中不发生二次感染,生食“虹鳟”应该是可行的。

不过,对于将“虹鳟”纳入三文鱼行列,业内反对声浪很大。“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些年在北京,有些食客因为吃了凉拌福寿螺肉,最后患上线虫病的事。”北京超市发生鲜部经理孙鹤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水产采购,他明确表示:“我们业内对于三文鱼的认知,最正宗的就是大西洋鲑,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俗称大马哈鱼的阿拉斯加鲑鱼,因为它们都是在海水中长大的。淡水鱼就不同了,它的寄生虫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孙鹤介绍,超市发已经在内部下发了通知,一律不销售虹鳟。

作为电商平台的风向标,此前京东已经主动下架了虹鳟鱼产品。日前,记者在京东上所能找到的唯一虹鳟类食品,只有虹鳟鱼子酱罐头。

虹鳟到底在三文鱼市场上占多大比例?此前,央视的报道称“国内三文鱼1/3产量来自龙羊峡”。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对此予以否认,称目前国产虹鳟鱼产能相对较低,消费量的上升只能靠进口,每年总体生食三文鱼消费量在10万吨至12万吨,其中国产虹鳟仅占1万多吨。

新团体标准的横空出世,理论上应该是有助于淡水虹鳟抢占更大市场。但事实上,大批消费者甚至是行业人士“用脚投票”,已经让一些大型水产市场的虹鳟销量打了对折。记者致电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时,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目前虹鳟的整体销量确实下降了不少。

多部门或重新论证三文鱼标准

与普通国标和行业标准不同,这次《生食三文鱼》标准采用的是相对少见的团体标准形式。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国标和行业标准的特点是更具强制力;而团体标准主要是由行业协会与企业参与制定,是一种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并非在全行业内强制执行。

据了解,由于这一标准引发了轩然大波,农业农村部渔业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等有关各方,预计近期将专门就此事进行重新讨论与论证。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制定应经各方协商一致。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为例,淡水鱼涉及寄生虫风险,可能影响消费者人身安全,因此协商的对象不仅包括企业、行业组织,也应包括消费者。该标准的研制和发布主体是一家协会和13家企业,企业可能会基于自身立场来制定有利于它自身的标准。因此,如果有关主管部门能加强引导和监督力度,对该标准进行重新讨论与论证,无疑更为妥当,也更有利于这一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北京日报)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