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迎来新机遇
多吃蔬菜预防结肠癌添新证
卷心菜西兰花有助预防肠癌
京津冀种业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种业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 记者冯文亮 近日,经过京津冀三地农业部门各自公示、三地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主任委员会分别审核、原农业部公示及三地农业部门联合公告等程序,最终,“源丰10号”“先玉1561”“京农科738”“MC121”“CY418”“天塔619 ”等6个玉米新品种和“津原97”“垦育99”“津育粳22”“金粳818”等4个水稻新品种通过京津冀联合审定,京津冀种业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此次通过审定的玉米、水稻新品种经过在京津冀三地两年的区域试验、一年的生产试验,以及对其抗病性等专项鉴定试验,从参试品种中选出的丰产性、稳产性、抗性、品质等方面表现良好的品种,为促进优良品种在京津冀三地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为提升京津冀种业发展整体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京津冀主要农作物联审共推是贯彻中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品种选育、建立品种审定区域协作机制的又一突破。京津冀主要农作物联审共推工作始于2015年4月,由2015年4月,北京市农业局、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农作物品种审定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品种审定机制,品种通过一体化审定后就可以在三省(市)同时应用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来,京津冀一体化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试验审定工作稳步推进,三地种子管理部门按照《意见》要求,进行了冬小麦、夏播玉米和水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与审定,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7月,首个夏播玉米新品种NK815通过京津冀联合审定,开启了跨省市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审定的先河。2018年3月,三个小麦新品种“轮选310”“轮选266”“中麦122”通过京津冀联合审定,成为三地联合审定的又一重要成果。近日又有6个玉米新品种和4个水稻新品种通过了京津冀联合审定。自《意见》实施以来,京津冀一体化主要农作物品种联合试验审定工作稳步推进,三地种子管理部门按照《意见》要求,进行了冬小麦、夏播玉米和水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与审定。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农业部门联合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共计14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7个、水稻4个,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扩大新品种的影响力,2018年,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实施京津冀玉米小麦展示示范项目,对联合审定的首个夏玉米新品种NK815进行示范推广,在京津冀三地安排示范5万亩,并同步开展新品种制种技术及栽培技术研究,以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京津冀种业联审共推机制不仅实现了试验资源共享,缩短了试验审定时间,加快了优良品种的选育进程,同时扩大了优势新品种的辐射效应,优化京津冀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提高京津冀农业生产水平,带动京津冀农民增产增收。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