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市场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早稻每公顷产量同比增2.7%
北京休闲农业又添新亮点
北京菜价上涨有“他因”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休闲农业又添新亮点
香草类作物产业发展向阳
 

本报讯 柯南雁 记者冯文亮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京郊多个农业园区种植的迷迭香、百里香、香茅草等20余种香草迎来盛开期,市民到此既可以观赏花田景观,还可以采摘茶饮食用,假期休闲游又添了新选择。

随着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服务于大都市圈的农业基本功能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纯的生产导向型向生态、生活、生产、展示融合型转变。作为西餐中主要调味料的香草类植物逐渐受到人们的认识与喜爱,其不但可以观赏与食用,还可以开发出大量的加工产品和丰富的农事体验活动,同时还作为盆栽观赏点缀居室。2018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立足种植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着眼产业融合做文章,从国内外引进了20余个香草类作物品种,包括来自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还有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香茅草、罗勒等,在本市5个园区示范种植了近50亩。

房山区尚大沃联福农业园就是5个园区之一。以前的果树种植高手隗有泉,现在侍弄这些香草类植物却成了新人。“拿宽叶迷迭香来说,土壤既不能太干燥,又不能太湿润,上个月连续十多天降雨,对它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根系全部被水泡烂了。幸亏有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杨林赶过来支招,损失才降到最小。”

在进行品种引进试验的同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也在产业融合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多家农业园区合作开展了成系列的香草类作物产品设计和文创活动创意工作。同时以“园区+农家院”的模式带动起部分民俗院特色化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莉介绍:“香草类作物可观、可采、可食、可茶饮,非常符合现代型都市农业对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能够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大都市圈对农业新功能的需求。我们也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为北京引进和推广更多符合市民朋友口味的新品种,为市民京郊游提供更多休闲乐趣和科普知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