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高科学素养方能认清“超级食物”
18元的烤鸭是否安全不该让消费者来猜
“有机”农产品打假须常态化制度化
注册多少“山寨” 商标才能防假冒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机”农产品打假须常态化制度化

 

□ 民航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不少人心中,贴着“有机”标签的农产品意味着安全可靠、品质高端。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些普通农产品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等乱象,有的“有机”农产品竟然农药残留超标。

网民认为,一些有机农产品“沦落”如此,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应依法查处相关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造假成本,强化源头防范与常态化监管,建立严格细化的惩罚机制,为“有机”农产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网民杨朝清认为,为了吃得更加安全、更有品质,一些消费者将信任托付给“有机”农产品。殊不知,在光鲜的外表和高端的价格背后,有些“有机”农产品居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使有机食品行业遭遇信任危机。少数人疯狂追求短期利益,最终会损害全行业的长远利益。

“有机”农产品何以“危机”重重?网民盛会认为,一是逐利作假;一是监管缺失。

网民张国栋建议,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依法查处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提高造假成本。同时,要建立企业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厘清认证机构的责任,一旦发现其把关不严、纵容造假,也要让其付出必要的代价,甚至取消其认证资格,让认证机构当好“守门人”,从而提升“有机”产品认证的公信力。当然,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做好甄别,切莫一见“有机”标签就欣然掏钱,以防上当受骗。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