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食品科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鱼油神话要破灭了?
“白匣子”获3项专利
以蟹壳和木头为原料 环保薄膜有望替代现有食品保鲜塑料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北京鸭体型变大羽毛变白秘密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匣子”获3项专利

 

闽南一带的水产养殖池新近时常出现一些带着“白匣子”的大学生。原来,这是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生为渔民们研发的养鱼虾监测神器——“渔管家”。

厦大嘉庚学院日前介绍说,由该校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一支研发团队,用大约半年时间研发而成的“渔管家”监测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一项发明专利——《基于GPRS的水产养殖场智能监控系统》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基于GPRS的水产养殖场智能监控系统》《一种基于Zigbee和GPRS的水产养殖场智能监控系统》《基于wifi物联网和4G通讯的水产养殖增氧设备被监控系统》。

该校”渔管家“研发团队成员、电子商务专业大二学生郑诚告诉记者,这是一款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远程监控氧气机、送料机、水泵及水下4G摄像头开闭的新型水产养殖监控系统。

据介绍,该研发团队,没有成立公司,研发、研讨都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从萌生想法到成品落地,大概花了半年时间。

团队成员中,有三位负责技术,分别来自该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两位来自会计与金融学院,负责财务;还有六位市场人员以及1位设计人员,他们的专业涵盖广告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郑诚说,为鱼虾供氧,是水产养殖的必要条件。渔民为了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增氧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几乎要24小时守在养殖现场,这是传统养殖业的最大痛点。

”有了‘渔管家’,在家泡茶的养殖户刷刷手机(APP客户端)就可以查看增氧机的运行情况,还可以远程操控增氧机的开关。“

据了解,在投入该项研发之前,嘉庚学院大学生们还做了两件事,一是利用假期,到闽南一带水产养殖集中的村镇走访、了解;第二,联系该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作为技术指导。(中新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