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养生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专家:夏吃姜,防暑祛寒健脾胃
这些可怕的症状实际上无害
鲜淮山 如何选? 怎么吃?
没精神、睡不醒要吃党参淮山炖鸡
高考中考在即 瓜子菜鸡蛋汤清热去火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夏吃姜,防暑祛寒健脾胃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分会主委 李灿东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在我国应用得非常早,《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相关记载,《伤寒杂病论》更是对它的功效详加阐述和运用。那么,夏天到底怎么吃姜?哪些人要多吃些?来借鉴一下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吧。

生姜茶:防治空调病

夏季贪凉,在空调房待得时间太长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拉肚子等症状。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用生姜泡茶对预防和治疗“空调病”非常有效。

可取生姜3~5片,用沸水沏开即可。此外,生姜熬粥也非常推荐,做法:取大米50克,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姜片10克,煮至米熟即可,趁热服食。

生姜茶一定要趁热喝,因为“空调病”是肺胃受寒导致的,一定要喝热姜茶才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出汗,有效排毒。

生姜橘皮水:温胃止吐

夏天人们常吃些冷饮和凉性水果,造成寒凉侵胃,容易因胃部不适出现呕吐等症状,此时,可用生姜橘皮水缓解症状。

取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止吐、降压等功效。生姜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

醋泡姜:促进消化

天气炎热,很多人吃饭没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实每天吃片醋泡姜可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生姜具有独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而醋有开胃活血的作用,用醋泡姜能更好地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具体做法是:将鲜姜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盐,3天后便可食用。

老姜葱头:对付肩周炎

肩周炎,又名漏肩风、五十肩等,与受风寒湿有关。夏季湿邪容易入体,长久待在空调房中,又容易使寒邪入侵,引发肩周炎。

将老姜、葱头(洋葱)捣烂,用小火炒热后,加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热敷在疼痛处,以能忍受为度,用毛巾包紧。次日取下,一剂药可用3~4次。

老姜也就是干姜,温经散寒;葱头辛温,能散寒解表,温通阳气。白酒大辛大热,能够散寒活血通经。三者混合,加用小火,更助热性,发挥温阳散寒、活血通经、止痛消肿的功效。

外用此方的同时,应适当加强肩部按摩和活动,可增强药物功效。

吃姜五个讲究

1.早晨中午吃最好。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白天阳气旺盛,人应该多活动,吃些温补性质的食物,如生姜,可以帮助阳气生发。晚上阴气逐渐旺盛时,阳气就要收敛起来,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温热食物或补品,会影响睡眠和代谢,对身体有害。

2.吃姜并非多多益善。天气炎热时,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证。生姜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

3.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凡属阴虚火旺者(长期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大便秘结的人),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的疖疮、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4.暑热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宜用生姜。风寒感冒或淋雨后出现畏寒、发热时,食用生姜有助于寒气发散外泄,可温中暖胃。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非寒邪引起,因此,不宜用生姜。此外,服用鲜姜汁可对付受寒引起的呕吐,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5.腐烂的生姜千万别吃。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