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监管到位 外卖平台“自查”才可靠
私挖冻肉 “淳朴”的人性为何变坏
餐饮消费结构加快向品质化升级
网红饮品店丢了节操就是“网黑”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挖冻肉 “淳朴”的人性为何变坏

 

□ 舒圣祥

近日,一条“云南上百村民私挖走私填埋的腐烂冻肉再销售”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每隔一到两周,当地打私部门会将查获的冻品拉到填埋场销毁。然而,这些被填埋的冻品并未真正被销毁,记者拍到了上百村民在坑里刨肉的场景,场面令人震惊。

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12日,红河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比较关心的冻肉流向等问题以及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目前已抓获7名嫌疑人,封存3吨无规范标识冻品。

上匪夷所思的是,这一现象在当地已经持续两年之久。知情人介绍,两年来,围绕金平县金河镇的垃圾填埋场,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这条私挖冻肉黑色产业链,当地相关部门没理由不知道。民以食为天,难道非要等到出了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再来“高度重视”吗?

冻肉屡被私挖,说明填埋方式大有问题。要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障碍,可能成本会高一点,但是为了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这却是必须要做的,关键还是重视程度要提升。这很像过去媒体屡有曝光的病死猪肉流入市场问题。如果监管就是填张表,检疫就是盖个章,光靠养殖户和猪贩子的良心,收购贩卖病死猪必然成为生意。

私挖冻肉事件也一样,这种行为违背良知,但架不住挖了能卖钱啊!监管漏洞堵不住,无害化处理做不到,村民的“淳朴”就靠不住。事实上,村民私挖冻肉,不仅破坏当地行政管理秩序,更已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犯罪。把恶臭不堪的填埋冻肉,挖出来重新出售,不把别人生命健康放在眼里,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当然,普通村民可能法治意识不够,只觉得私挖冻肉能卖钱,不一定清楚其违法性质。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零容忍,严惩违法犯罪。那么多村民集体盗挖,离不开“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越是人多越是无法无天,越是人多越是不怕挨罚。有的村民甚至觉得,别人都去挖钱,自己不去,那就是傻。处理此类事件,必须破除“法不责众”思维,惩治不力就是纵容犯罪,就会让“劣币驱逐良币”成为现实。

“淳朴”的村民为何“变坏”?一句话,好的制度约束人性,坏的制度破坏人性。私挖冻肉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有无害化处理的不到位,也有食品安全执法的不到位。食品安全犯罪没有“下不为例”,保障食品安全不能“媒体领衔”,腐烂冻肉流入公众餐桌,要严惩犯罪,也要问责失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