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织食品安全防线 建共治共享环境
版面导航     
 
2018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五篇:走进门头沟区——
织食品安全防线 建共治共享环境
——门头沟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纪实
 

2018年,是北京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关键一年。自2016年6月起,北京市以整市作为试点开展创建工作,全市16个区同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计划用3年多时间,实现北京市整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公室、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坚持“首善标准,全程联动,共治共享”,通过推行“阳光餐饮”工程建设、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建设、“以网管网”建设、京津冀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建设等,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社会协同,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的首善之区。两年来,北京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东城、西城、海淀、顺义4个区已顺利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区验收评估。

为了共享各区政府、食药安委、食药监管部门在创建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取得的成绩,本报编辑部特别策划了走进16区,将陆续对各区在启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以来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报道选题,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各区工作特点,促进创建工作,实现北京市今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

谭妮 张付凯 记者张乔生

图为门头沟区举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启动仪式

门头沟区食药安委会办公室主任、食药监局局长张桂敏

门头沟区食药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食药监局副局长陈立栋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近年来,北京更是积极推动16个区同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创建工作自开展以来,门头沟区稳步推进,任务目标已计日程功。

探索安全透明共治共享新路径

自2016年10月份启动“创区”工作以来,在市食药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门头沟开启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征程,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食品安全搬上互联网,构建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新体系,初步实现了对区域内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全过程可监控、全环节可覆盖、全链条可追溯、全信息可共享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诚信自律和各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安全透明共治共享新路径。

织就“点面结合”食品安全网成效显著

使命催征步履急。一年多来,门头沟区加速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收获“墙内开花、墙外芬芳”的喜人成果。2017年门头沟全区13个镇街食药监管所全部通过达标所验收,其中10个食药所被评为示范所,占全部基层所的77%;监控中心装修、改造面积由原来的483㎡增加到1450㎡,配备各类食品检测仪器41台,目前已经具备了37项食品相关参数的检测能力,门头沟区还在全区农贸市场、大型商超、餐饮服务单位共建立26个食品安全监测点,重点村居建立11家基层联络站,织就“点面结合”的食品安全网。

与此同时,门头沟区还采取“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属地责任。坚持‘四有两责’,优化监管体系。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行业品质。延伸监管触角,保持高压态势。凝聚最大合力,形成社会共治”的工作模式与思路。目标明确, 路线清晰。

健全市场准入机制,责任明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门头沟区食药局通过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同时落实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接受采访时,门头沟食药安办副主任、食药监局副局长陈立栋表示:“对风险较高的产品实施目录制管理,辖区农贸市场我们实行‘厂场挂钩’机制,同时与河北省涿鹿县签订食品安全联动协议,严防各类输入型风险的渗透。”

持续加强无照无证餐饮单位治理工作,实行分类治理,按照清理关闭一批、转型转向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治理规划,2016、2017两年度,全区共计治理无照无证餐饮单位645家。在2018年第一季度市政府组织的无照无证餐饮治理第三方暗访工作中,门头沟区获得“零增量,零反弹”的好成绩,得到市局的表扬,提前实现了“动态清零”的治理目标。

“阳光餐饮”100%覆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理“餐桌污染”和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门头沟区倾力实施“阳光餐饮”工程,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预计,2018年10月底前,实现“阳光餐饮”全覆盖。期间,分别从软硬件方面入手,重点提升餐饮单位服务环境和服务品质,特别是要加快餐饮服务单位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强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贯彻落实好餐饮单位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监管初衷。持续强化餐饮单位对“阳光餐饮”的“信息阳光”“过程阳光”“阳光评价”“阳光管理”“阳光监管”等内容的执行力度,持续推进接入市局“阳光餐饮”APP平台工作,严格落实“阳光餐饮”建设要求,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餐饮服务的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目前已经符合“阳光餐饮”建设标准的餐饮单位675家,占全区餐饮服务单位的78%,成功打造“阳光餐饮”示范街1条,2018年将继续打造3条示范街;积极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通过建立肉菜类追溯系统、搭建自检平台、制度规范上墙、公开检测结果等措施,两家商超顺利成为全市首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挂牌单位,高标准打造引领行业提质增效的“风向标”。

经营环境大幅提升 全区联动凝聚合力

目前,门头沟区还在不断优化食品安全行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全区食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对此,门头沟食药监局坚持违法违规“零容忍”,坚决破除行业“潜规则”,集中开展畜禽水产品、网络订餐、“五毛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专项整治行动三十余项,2016年至今,累计出动检查人员5.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2.1万余户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抽检抽验,2017年区级食品抽检 2071件,合格率 99.37%。坚持万无一失的首善要求和滴水不漏的首善标准,圆满完成“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十九大、全国两会等大型活动保障11次,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清窝”“扫雷”“利剑”等行动,与检察院建立行刑衔接机制,共做出行政处罚163件,罚没款合计543万余元,移送涉刑人员11名,有力净化辖区生产经营环境。

重视“创区”宣传 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

凝聚最大合力,形成社会共治。群众路线是食品安全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创区”期间利用“12331”主题宣传、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创区”启动仪式等契机,联合食药协会、区志愿者协会及“创区”成员单位,深入村居、校园、机关、工地、景区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85次,发挥知识角、宣传栏、LED显示屏、广播电视、纸质媒体等优势,全方位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累计发布信息525条,报道刊发425篇次,深度整合“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科普知识,“创区”期间共张贴海报3.26万张,悬挂横幅526条,发放宣传手册、致全区百姓一封信和宣传品9.7万份,形成食品安全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的舆论场。

组建信息员、社会监督员、志愿者队伍,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的意见建议,快速处置来自市局“12331”、区为民服务中心及信访办转办的各类投诉举报,核查处置率达到100%,并对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共奖励23400元;积极对接宣传矩阵、网管办和《北京日报》“政府与市民”版块,从快从速处理食品安全舆情,充分发挥食药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利用官网和微信号征集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搭建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最广泛的群众舞台。全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厚积薄发的大好前景指日可待。

京冀联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

2017年8月25日门头沟食药安办与涿鹿县食药监局分别签订《食品药品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和《食品药品案件稽查联动机制工作协议》。两份协议的签订对“创区”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互通、互动、互助”原则下,门头沟食药安办充分发挥《协议》的作用,确保信息通报制度、案件协查制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食品药品检验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平稳落地”。

借鉴经验 6月接受市食药安办的评估验收工作

于门头沟区而言,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也并非食药局一家的事,全区都在为之努力且不断取得突破。同时借鉴张家口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各项创建工作。按照市食药安办及区政府重点工作计划,2018年5月初,门头沟区将按照《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完成自查自评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十五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如未出现群众反映问题,以区政府名义向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区政府申请评价文件,并准备好相关文件资料迎接市级验收。2018年5月下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门头沟区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2018年6月上旬门头沟区将接受市食药安办组织的评估验收。

记者手记

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大体分为区级自评自查、群众满意度调查、社会公示、申请评议和市级考核评价、综合评议、社会公示、审议拟定等八个环节。可以肯定,门头沟区对即将到来的市级考核评议工作准备充足、志在必得。对此,区食药安办副主任、食药监局副局长陈立栋满怀信心地谈道:“门头沟区在市食药安委的统筹安排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会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创建工作。”

谈到创建以后的工作时,区食药安办主任、食药监局局长张桂敏郑重表示:“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做到细、做到实,这是门头沟人的特点。”创建完成后,门头沟区将建立起“上下统一、责任明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无缝衔接、全程监管,符合实情、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和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全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高,为建设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幸福门头沟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