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安全到‘安全与健康并行’,‘三聚氰胺事件’十年后的中国食品工业,已站在一个更坚实的起点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4月19日举行的2018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这样说道。
2008-201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已有十年。孟素荷感慨到,这一事件使中国食品工业猛醒,并由此加快了夯实科学基础,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脚步。
十年间,国家《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企业产业链安全的建设由弱到强、大数据支持下对进出口食品及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有了重要进展。在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共同参与下,国家风险评估、风险交流体系形成有效的科学积累,舆情环境逐渐向好。
同时,中国食品工业体系愈发健康稳健。孟素荷提到,中国食品工业体系产值由2008年的4.14万亿,增至2017年的10.52万亿,十年间增长了1.54倍。更可喜的是,在全球体量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上,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6%,较2014年的94.7%提高了2.9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食品人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十年时间后,向人民交上的一份还算合格的答卷,更是中国食品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历程。”孟素荷说。
在持续九年专注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后,随着人民健康与安全意识的提升,食品安全的触点更多、更复杂。因此,孟素荷表示,科技在未来食品安全与健康评价中,将被更多聚焦。
“中国人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升,既要靠科普的力量,引导占饮食消费70%的家庭厨房及餐饮行业的健康意识提升并做出改变,也有赖于占30%的中国食品工业快速而有效的健康转型。”孟素荷这样说。(中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