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春雨之后,草木全绿了,一派欣欣向荣、阳气升发之气。中医认为,“肝者,通于春气”,春季是养肝保健的好时机,需顺应其向上、向外、舒展等季节规律,在生活上不宜与其相悖,否则就会伤肝。
春天为啥易睡不好、发脾气?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邓聪介绍,《黄帝内经》称,肝主春。春季属木,肝脏亦属木,木气旺,正像树枝要伸展,有一种生长的焦躁。一旦肝的气机稍有不顺,立刻郁而化怒,怒而生火。爱发脾气,也是肝火旺的表现。而春季肝阳亢盛,肝中阴血不足,无法收敛阳气。飘散于外的阳气难入于阴,神魂不安,自然夜卧不佳。所以,春天也是很多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季节。
肝气畅达不压抑 春天养肝四要点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这是中医在春季养肝的重要原则。简单一点说,按照自然规律,大地回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阳气上升”之象。这种季节和气候特点,与肝主疏泄、喜欢伸展条达,喜欢向上向外,不喜欢受压抑的特点是一致的。如果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就会伤肝。专家特别从生活的四个方面提醒大众养肝的要点:
情志——多鼓励,少批评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邓聪说,要顺应春阳生发舒张的特点,使情志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大度、生机盎然的状态,古人认为,在春天要少发脾气、多鼓励少批评惩罚以保持愉悦的情绪、乐观的心态。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伤及肝气,以防暴怒伤肝。
活动——多外出,少闭门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古人说得十分清楚,春季就是活动起来,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要此时踏青春游的道理。万紫千红总是春,明媚的春光,娇艳的花朵,在这样的美景里走一走,拍一拍照,娱乐身心,浑身舒畅,哪里还会肝气郁结呢?
起居——多休息、少熬夜
春季要注意休息,尤其要保证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才可润养肝脏阴血,使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机通畅、气血调和。同时为了有助于阳气升发,春季宜夜卧早起,起床后穿上宽松舒适的衣服,在庭院或场地上舒展形体、信步慢行。
饮食——多辛甘、少酸泻
邓聪认为,在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食辛甘发散之品可顺应肝气之生发,有利于调护阳气,如葱、韭菜、香菜、薄荷、豆芽、荠菜、花生、枸杞子等。
由于春季肝旺容易克脾土(木克土),“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宜过多,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所以,应遵从“省酸增甘”的原则,少食酸味食品,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以培补脾土,如春笋、芦笋、大枣、薏苡仁、山药、扁豆、茯苓等。
(报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