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乔生 备受社会关注的“两票制”药品采购模式已经在北京实行。 3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本市已完成了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两票制”资格的审核工作,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网”进行公示。
“两票制”是药品领域一项重要改革举措,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进一步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据悉,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工作,涉及到卫生计生、税务、价格监管等多个部门,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药品企业“两票制”资质审核等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对企业的培训、资质审核,以及将北京市药品配送企业执行“两票制”情况纳入日常监管,对违反GSP有关规定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
据了解,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早在2017年12月份就开始部署、推进“两票制”资质审核工作,专门召开了专题培训动员大会。对“北京市医药阳光采购综合管理平台”操作程序进行培训,对可视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集团型企业资质审核、偏远地区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增加一票”情况认定等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要求企业在保障药品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替换不能满足“两票制”要求的相关产品,确保临床用药需求和“两票制”实施平稳、有序。
据介绍,北京全市所有相关企业已签订了实施“两票制”承诺书,承诺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提交的资料真实有效,出现违规情形承担相应责任。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目前,本市完成了对所有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资质审查、公示工作。
北京完成药品采购“两票制”资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