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贾琼 2月27日下午,北京市春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正式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二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到北京市京源学校,以及周边的北京节季兴农餐厅、世纪华联超市,检查食品安全。
据现场检查的执法人员介绍,本次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查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包括学校内部食堂以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经营资质,也包括向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食品经营主体资质,一旦发现无证经营行为,一律依法查处,并将无证单位的信息通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工商管理部门。二是查食品安全制度制定执行情况,检查各级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明确以学校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责任制度情况,检查原料进货、制作加工、餐具消毒、餐厨垃圾清运等食品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按照指定要求和制定时间内的自查情况,检查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预案制定情况。三是对于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以及校园周边餐饮单位,根据开学期间特点,重点检查其原材料进货情况、库房及操作间食品贮存情况、工用具使用和原料处理有无交叉污染情况,餐具消毒效果等情况。四是对于校园周边食杂店、便利店、小超市等食品销售单位,按照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统一下发的《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逐一对照检查,重点品种是调味面制品、熟肉制品、烘焙食品、糕点、饮料类等儿童、青少年经常购买的零食。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副处长刘真不表示,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为保障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让在校学生、教师吃得放心,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项检查。
据了解,本次的检查方案与以往相比,赋予了各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更多自主权,各区会根据辖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更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同时,本次开学季食品检查将紧密结合“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和餐饮业量化分级工作,督促学校食堂加快“阳光餐饮”工程建设进度,督促学校食堂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提高量化等级。
刘真不表示,专项检查重点是督促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城市管理部门、街道(乡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全面联合检查,学校食堂的检查覆盖率会达到100%。
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检查不仅检查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还将追根溯源,加大对批发市场检查和抽检力度,重点检查供货商资质、进货凭证,产品标签标识执行情况,检查是否超过保质期和按照标注的条件进行贮存。禁止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农村市场销售无合法来源、来源不清以及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五毛零食”,一经发现,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并从严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