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美食旅游
3上一版
 
逛京郊大集 选购新鲜年货
三教庙
“三山五园”冰雪 嘉年华活动开幕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庆:张山营大集
逛京郊大集 选购新鲜年货
说到年味,很多人都会想到小时候,一到年底就囤年货,赶大集的情景。而现在城里已经很难见热热闹闹的大集,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京郊,寻新年最强京郊大集。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那叫一个全乎儿。
 

期集市场已经成为张山营镇的一张名片,不但方便了当地百姓,更是吸引着众多北京市民和邻近的河北百姓前来赶集。现在张山营大集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晏家堡和小河屯大集延庆当地人居多,张山营、西五里营、下营则因邻近河北和规模较大吸引着河北和北京市里的顾客前来赶集。

期集市场的发展,不但方便了当地百姓采买各类物品,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销售自产农产品的新渠道,酸浆豆腐、张山营苹果、新鲜蔬菜、各种小杂粮、柴鸡蛋,百姓们足不出村就让自己的农产品卖了出去。

开集时间:张山营镇有晏家堡、小河屯、张山营、西五里营和下营5个大集。下营村农历逢四、九;西五里营村逢三、八;张山营村逢二、七;小河屯村逢一、六;晏家堡村逢五、十。

门头沟:陇驾庄大集

门头沟陇驾庄大集是每周二和周五。陇驾庄是妙峰山镇政府所在地,位于109国道边上,大集是固定的产所,平时无人,一有大集就人来人往,国道有时会堵车。这里是满族聚居地,所以大集的门上写着“陇驾庄满族文化集市”。山区特色农产品,特别是炸饹馇儿、豆腐等、盖柿,柿子是北京地区品质极佳的清汤柿。

开集时间:每周二、周五。

房山:张坊大集

张坊古城,是个地处京西南有地道的一个古城。城中从城门楼一侧的地道进口进入地道后,可以一直通到城中间的城楼。据说也有地道通到城外。在当时冷兵器时代,地道既可以防御作战,也能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的后方进行攻击,然后再悄没声的消失在田野中。张坊大集在古城里,柿子、山区花椒、吊炉烧饼与饹馇是当地的特有产品。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还能边逛边吃,想想是不是也很新鲜呢。

开集时间:农历初三、初八,进入小年后,从腊月廿三到三十天天有集。

怀柔:长哨营山货大集

是京北最大的山货大集,400余个摊位汇聚了蘑菇木耳、野生山菜、散养柴鸡、家养柴猪和山榛子、扁仁、小杂粮等200余种特色绿色山货。在这里,你还可以品尝煎饼、米黄、豆腐等传统风味的美味小吃。

开集时间:每周六和法定节日。

顺义:杨镇大集

集市门口有一座高高立起的牌楼,上面点翠描金,飞檐翘角,中间一块牌匾,上书“大市场”三个字,很是气派。据说,杨镇曾为清代八大名镇之一,自古就商贾云集,再加上距离通州、密云、平谷等地近便,集市的规模也就日渐扩大,现在是顺义区数一数二的大集市。有农副产品、干果、古玩手把件、花鸟虫鱼,手工虎头鞋、布鞋等最受消费者青睐。

开集时间:农历逢一、六。

大兴:魏善庄大集

是一处很有历史的农业大集,在这里您可以淘到北研垡村君子兰种植基地的君子兰,为节日的家居生活添彩。可以找到该村子自己种植的铁棍山药,质优价美,还有众多新鲜味美的农产品,而且距市区相对较近,是个不错的选择。

开集时间:农历逢一、三、六、八。

通州:张家湾大集

特色小吃糖卷果、牛羊肉、吊炉烧饼、羊杂碎汤等。京东古镇张家湾位于通州城南15里,集市紧临大运河北岸。古镇张家湾建于元代,因水而得名,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张湾千载运河头,古垒临漕胜迹稠”道出了张家湾历史的古老和古迹的繁多。逛吃还能转古镇,一举两得。

开集时间:农历逢三、八。

密云:溪翁庄大集

在这里,你能看到很多密云的特产:金叵罗村的贡米打包饭、荞麦峪村的特色荞麦宴、黑山寺村的五彩养生素面。除了这些特色美食以外,还有水库鱼、瓜果蔬菜……集市上还有农家金黄的小米、红豆、绿豆等五谷杂粮。热气腾腾的蒸大馒头、五颜六色的服装、窗帘随风飘扬……集市上农副产品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开集时间:农历逢二、五、八。

平谷:靠山集大集

靠山集村在明代已成村,古为农贸集市,1946年由蓟县划归平谷,靠山集位于平谷金海湖附近,是北京东北部最大的集市,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农历逢二、逢七开集;由于靠山集紧邻河北、天津,所以吸引了京津冀三地的商贩和顾客前来赶集;兴隆的酸梨、唐山的杂粮、蓟县的红果、三河的卤水豆腐、张家口的山药蛋……三地农民拿出各自的物产,在此交流;听他们的吆喝声可以知道他们是河北的,天津的,还是平谷的。

开集时间:农历逢二、七。(北京旅游网)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