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北京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关键一年。自2016年6月起,北京市以整市作为试点开展创建工作,全市16个区同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计划用3年多时间,实现北京市整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公室、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坚持“首善标准,全程联动,共治共享”,通过推行“阳光餐饮”工程建设、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建设、“以网管网”建设、京津冀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建设等,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社会协同,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的首善之区。两年来,北京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东城、西城、海淀、顺义4个区已顺利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区验收评估。
为了共享各区政府、食药安委、食药监管部门在创建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本报编辑部特别策划了走进16区,将陆续对各区在启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以来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报道选题,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各区工作特点,促进创建工作,实现北京市整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
第二篇:走进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