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内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建设投入和发展正进入加速阶段。从上海市品牌授权经营企业协会自有品牌专业委员会了解到,申城部分便利店业态自有品牌占比已经达到近四成,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
此外,近些年来,传统商超卖场等也开始拓宽自有品牌渠道,由于价格低、差异化等优势,其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
具体到便利店行业,自有品牌的占比更高。从罗森便利店了解到,其自有品牌的产品覆盖多品类食品,占比高达近四成,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自有品牌产品的发展已经不仅局限在食品领域。作为一家婴童产品的零售商,乐友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定宇坦言,企业从最初的代销其他品牌产品到走向通过上游供应商销售自有产品,不仅产品更受消费者认可,利润也提高不少。“同样一款产品,我们的自有品牌比进口品牌便宜一半,利润却更高,因为省去了中间很多的环节。同时,相比于国内的其他产品,我们的产品又有新的差异化卖点,很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我们销售的产品中超过一半是自有品牌。”
上海市品牌授权经营企业协会秘书长姚铮表示,今年以来,各种“新零售”技术创新的应用,零售业似乎从一个技术运用含量较低的行业,一夜之间成为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大金盆”。然而,商业的本质没有变,与其说是“新零售”,不如说是“智慧零售”,这些资金和技术带来的,仅仅是渠道和客户体验的改变,商店内销售的商品还是那些。因此,抓住商品才是商业的本质。
当前,国内自有品牌产品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桎梏。“比如地域、规模、业态、品类等不同带来的发展不均衡;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以及人力资源的短缺;自有品牌制造商需要转换思路,在产品开发和包装设计上需要更多的投入。”姚铮表示,今后,自有品牌将更广泛地渗透到各个品类,同时,产品也将在包装等各个环节寻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