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北京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关键一年。自2016年6月起,北京市以整市作为试点开展创建工作,全市16个区同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计划用3年多时间,实现北京市整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公室、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坚持“首善标准,全程联动,共治共享”,通过推行“阳光餐饮”工程建设、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建设、“以网管网”建设、京津冀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建设等,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社会协同,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打造食品安全的首善之区。两年来,北京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目前东城、西城、海淀、顺义4个区已顺利完成食品安全示范区验收评估。
为了共享各区政府、食药安委、食药监管部门在创建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取得的成绩,本报编辑部特别策划了走进16区,将陆续对各区在启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以来所做的工作进行深入采访报道选题,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各区工作特点,促进创建工作,实现北京市整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
——大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2017年工作纪实
大兴区副区长方健实地检查“阳光餐饮”工程,区局副局长雷月萍陪同。
贾琼 邝胜 本报记者 张乔生
2017年是贯彻落实新区“三个三”发展战略,引领新常态、构建高精尖、服务京津冀,加快建设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宜居宜业和谐新区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北京市食药安全工作稳中求进、全面优化、高度协同的一年。这一年里大兴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围绕“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查,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积极推进“阳光餐饮”等工程建设,且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标准,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行之有效地保障了大兴区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展食安检查
大兴区局结合其辖区实际,在2017年积极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创新优化服务,全面开展了各项食品安全检查,在服务上实现了零投诉,其服务窗口甚至被大兴区政务中心评为标兵窗口。
区所联动 七项工作全面监管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大兴区食药监局围绕七项工作深入开展、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落实企业主体和部门监管双责任人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对辖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与隐患排查,大兴区局建立了部门和属地联动执法机制和相邻食药所协同配合机制。
建立“两个公示,三个专区”制度。针对重点食品,高危品种,大兴区局提出了在大中型商场、超市、食品市场建立“两个公示,三个专区”的制度,以此来强化对高风险食品和项目的监管,同时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保障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在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管理、深化产销衔接管理措施,在巩固猪牛羊肉供应企业“厂场挂钩”管理成效基础上,大兴区局进一步试行淡水活鱼、禽肉、熟食、豆制品等“厂场挂钩”“厂地挂钩”管理;针对高风险的调味品、副食,他们引导安全优质品牌入市,有效控制输入型风险,保障了市场供应食品安全。
强化对中央厨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连锁自助类餐馆等高风险餐饮经营业态监管。为了坚决杜绝因企业自身原因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针对媒体曝光的海底捞后厨卫生问题,大兴区局对辖区内海底捞、中央厨房和餐厅进行检查规范,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
与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为保障1万多名建设大军饮食用餐安全,大兴区局每周定期与机场办召开工作会商会,加强对机场工地行政许可审批、日常监管、教育培训、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
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环节监管。为严格落实辖区内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管理,食药局加强了对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经营现场核查把关,严格防控无食品经营许可证、超范围经营的食品经营者入网经营。
加强食品日常监测与快速检测。为排除安全隐患,大兴区食药监局针对畜禽产品,水产品,调味面制品,鲜肉制品,主食厨房自制米面制品等高风险食品以及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地区等重点区域加强抽检。监督抽检5829件,快速检测6604件,提前发现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加强对政府设立的100个食品药品社区监测点规范化管理,为社区监测点配备试剂,培训检测人员,有效发挥社区监测点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食品质量检测服务。
创新服务举措 实现零投诉服务
除了监管的不断强化,在服务领域,大兴区局也在不断地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工作流程,为辖区居民、企业提供优质许可服务。今年以来,食药局为39家新机场建设单位的64个工地食堂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平均缩短审批时限50%;同时将申请变更食品经营许可证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至即时办理,申请变更当日即可取证。压缩许可时限99%,这极大地方便了办事企业。
在这一年里,大兴区局服务窗口共办理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5720件。接待各类咨询30143余人次。7次被区政务服务中心评为红旗窗口,11人次被评为服务标兵,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9面,表扬信23封。实现了服务零投诉,被区政务中心评为标兵窗口。
高度重视 积极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建设
“阳光餐饮”是北京市政府的民生实事项目,是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此大兴区主管区长高度重视,曾多次深入一线进行调研检查。同时将推进“阳光餐饮”工程纳入了区政府2017年绩效考核体系,列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升首都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政府“五项重要基础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积极部署推进。
“阳光餐饮”以“共治共享”的理念,通过实现“信息阳光”“过程阳光”“阳光评价”,来推动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大兴区局充分发挥区总工会、区商业联合会、区服务公会等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作用,联合上述单位举办区直机关食堂负责人和社会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培训会,会上从行业自律,诚信建设角度对“阳光餐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与区商务委加强沟通,对积极推进“阳光餐饮”的社会服务单位,区商务委在餐饮行业发展资金扶持上优先考虑,提高餐饮单位参加“阳光餐饮”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对于辖区“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大兴区局2017年的计划是完成“阳光餐饮”工程实体店铺905户,其中特大型餐馆1户,中型餐馆388户,小型餐馆337户,微型餐馆3户,单位食堂62户,学校食堂94户,托幼机构食堂41户,养老机构食堂19户,辖区内中央厨房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参与率100%,打造两条“阳光餐饮”示范街,目前该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后记
大兴区“阳光餐饮”建设工程已取显而易见的成效,但这远远不是结束,在即将来临的2018年,“阳光餐饮”“放心肉菜超市创建”等将继续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大兴区局方面表示,将广泛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以及广大市民作用,力争2018年上半年完成创区建设,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不断改善、以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持续提高,为建设一体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提供有力保障。
大兴区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忠兴表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市局具体工作安排,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为中心,着眼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新区引领新常态、构建高精尖、服务京津冀,积极履行职责,不断提高食药安全保障水平。
举办大兴区直机关食堂负责人和社会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阳光餐饮”工程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