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消费警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参未标等级 商家十倍赔偿
进口食品保质期内“发霉” 买家索赔
白酒能抗癌?千万别信这种忽悠
消协:扫码不能判定商品真假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民买酒扫码没信息
消协:扫码不能判定商品真假

 

“用手机软件扫码,发现没信息,是不是这酒是假的?”近日,烟台蓬莱市民胡先生来到蓬莱市消费者投诉服务中心反映,他有一个习惯,购买商品前都喜欢用手机扫一下码,就是想验证一下商品的真伪,前几天自己在某大型超市购买了一瓶价值468元的白酒,回到家后用手机扫描条形码后发现没有商品信息显示,怀疑这瓶酒是假冒伪劣产品。

消投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超市负责人提供了进货单据、经销商资质以及对应批次的质检报告等材料,随后该酒厂打假办公室工作人员检查了该品牌白酒,通过查看防伪标识及相关信息,并没有发现问题。

时下,各类扫码软件为消费者查询商品信息提供了方便,不少消费者成为“扫码一族”,并以此来辨别商品真伪。其实商品二维码、条形码仅是标识商品信息“身份”的一种方式,没有防伪功能。一些简单的没有加密的二维码和条形码可以复制,如果假冒商品的厂家复制出了原厂家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那么用手机扫出来的仍然是真货信息。但如果扫码后查不到产品信息,也不能盲目判定其就是假货。有些商品使用的二维码,在软件数据库里可能暂时没有产品信息,因此会出现扫描无果的现象,消费者不能以扫描结果作为辨别商品真假的依据。

消投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要“见码就扫”,谨防因扫描到虚假信息而产生话费被扣或者手机中毒等情况。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