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营养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轻食受追捧 “吃草”就能瘦?
缓解口臭可以喝一种水
小心“藏起来”的盐 威胁健康
一级致癌物有哪些? 发霉食物要警惕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心“藏起来”的盐 威胁健康

 

冬季已至,每年该季节是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而高盐饮食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专家提醒,生活中“减盐”饮食除了注意看得见的,更要当心“藏起来”的盐,避免长期过度摄入诱发疾病。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表示,在我国倡导“三减三健”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中,首要的就是“减盐”,以维持心脑血管健康、体重稳定,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几率。

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食盐摄入量为成人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不超过5克。6克的摄入量就大致相当于盛满一啤酒瓶盖。

为了降低盐的摄入量,一日三餐“减盐”必不可少。专家建议,在超市购买食品时要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

与看得见的相比,“藏起来”的盐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体。专家特别提醒,在烹饪中要关注调味品,酱油、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沙拉酱和调料包这类调味品的钠盐含量较高,应尽可能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用量。使用混合调味包时只洒一点点即可,不要整包用完。

此外,方便面、挂面、面包、速冻食品等方便食品,以及五香瓜子、话梅、果脯、薯条等一些零食里也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有些食品吃起来甚至感觉不到盐的特别存在。这就需要大家特别留心,少使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新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