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大家讲坛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莫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洼地”
警惕柠檬市场效应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洼地”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一个“洼地效应”:当一个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监管的力度和水平均落后于其他地方时,那些问题食品或相关产品就会流向这个地区。近日,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农工党青岛市委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提案进行面复,农工党青岛市委再次呼吁:莫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洼地”。

“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在增多,防控难度在增大,农兽药残留超标、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风险正在向源头前移。”农工党青岛市委调研发现,农村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生产加工环节不够规范,中间流通环节乱象丛生,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基层监管压力较大。

“农村已成为垃圾食品、不安全食品的集散地。”农工党青岛市委副主委薄涛说。如何填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洼地”?针对农村地区地域广大、线长面广的实际,农工党市委提案建议相关部门要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全力担当起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重任,同时以市场思维为农村食品安全提供监管保障,如各区市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并购买部分服务,市场开办方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驻”的快检室运行机制,在全市农贸市场、农产品集散地等,设置“快检室”或“快检窗口”,以这个“小窗口”撬动人人参与的“大监管”等。

青岛市食药监局对提案所提建议进行了逐条答复,并在面复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加大对严重失信者的联合惩戒力度,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通过搭建社会共治平台,进一步发挥社会群防群控作用,有效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打好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攻坚战”。

(人民政协报)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