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消费警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进口糖标错能量 消费者起诉超市
“糖精枣”谣言又被翻炒 市民须理性看待
小罐饮料标签有误 商家赔偿1000元
速冻虾仁 的消费提示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精枣”谣言又被翻炒 市民须理性看待

 

近日,一则以《现已大量上市,千万别买了,赶紧发给家人朋友》为标题的视频在微信平台广泛传播。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在“中国食事药闻”微信公众号专题辟谣。这则谣言实为对一段旧闻的恶意篡改编造,网传视频未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断章取义,截取部分视频制作谣言传播造成公众恐慌。

经查证,该视频篡改自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2015年10月5日播出的《大枣太甜需谨慎》节目。2015年9月1日,海口市琼山区食品药品监理局联合警方突击检查了海口市的一家水果批发市场,查获封存了一辆货车上的3.3吨疑似问题青枣。《大枣太甜需谨慎》播出了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联打机制,在广东省食药监部门以及公安机关配合下,跨省成功查办“糖精枣”案件的全过程。

造谣视频制作者掐头去尾,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编造谣言,使人误以为“糖精枣”重出江湖,造成公众恐慌。据了解,海南省食药监管局监测到“糖精枣”相关谣言后,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并移交了相关证据,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据悉,所谓的“糖精枣”,是将酸涩的青冬枣用添加了糖精钠等添加剂的水进行浸泡,从而让青枣变红,表皮增甜。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下,极少量的摄入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是,如果短期内大量食用这种被糖精钠浸泡过的枣子,可能对身体会有一定伤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事件。按照国家规定,新鲜水果中不允许添加糖精钠。

日前,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已判定传播的“糖精枣”视频为不实消息,并发表《致癌“糖精枣”卷土重来!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辟谣文章。文章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对人类致癌或可能对人体致癌物目录中,找不到糖精钠的名字,并未认定糖精钠是致癌物。

(新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