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胜楠 “笔直的黄瓜都喷了农药,弯的黄瓜才是天然的?”“隔夜饭亚硝酸盐超标会致癌?”这些食品谣言看起来有图有“真相”,在网络上和朋友圈内广泛传播,让不少人胆战心惊。近日,在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东城区举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暨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东城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现场用科学实验pk这些谣言。
前段时间,一则报道称,超市售卖的用胶带捆绑过的蔬菜,甲醛超标10倍,这条“旧闻”吓坏了不少买菜的市民,这是真的吗?检测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一捆用胶带捆绑的蔬菜,检测与胶带接触的蔬菜样品的甲醛含量。同时又购买了同一批次无胶带捆绑的蔬菜,将同样部位作为对照组,用来对比甲醛含量。经过检测,两份样品均未产生颜色变化,没有检测出甲醛。
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演示了几组实验,直黄瓜与弯黄瓜都没有检测出农药残留。另外,工作人员还现场检测了隔夜饭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经过检测,隔夜饭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在检测设备中无法检出。工作人员介绍道:“隔夜饭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很低,不足以致癌,而且人体最高亚硝酸盐的耐受量为0.2克,如果要达到亚硝酸盐中毒的量,一顿饭至少要吃上几十公斤的隔夜菜。”在现场,工作人员还检测了一袋泡椒凤爪,也未检测出双氧水。据了解,食品级双氧水作为食品加工助剂,使用范围仅限于鲜牛乳和袋装豆腐干,其他食品中不得检出。
活动现场还设立了辟谣展板区,科学解释了一个个耸人听闻的食品谣言,提示公众在遇到类似传言的时候,不信谣、不传谣,从而提高对食品谣言的辨识能力。
牛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水产品中是否甲醛超标?刚买的肉中会不会有瘦肉精?每天买菜的市民们或多或少都有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东城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将食品检测实验室搬到活动现场,开设“你点我检”环节,为市民提供免费的食品安全检测服务。除此之外,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伪劣的食品和保健食品,播放食品药品安全宣传片,举办三场健康讲座,多形式、多途径宣传食品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