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秋霞
每年5月20日,或21日、22日,麦穗饱满,标志炎热夏季正式开始。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差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早起,适度晚睡(不宜晚于23点)。
夏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夏,包括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芒种”(每年6月5日,或6日、7日),标志高温、高热的盛夏时节即将到来。“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22日),盛夏开始,进入阳气最旺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忌冷水冲头、淋浴,饮食上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精神要放松。还应及时补水,多食杂粮,冷食瓜果要适可而止。
季夏气温高,避暑养阴。此阶段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包括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小暑”(每年7月6日,或7日、8日),炎热即至,此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防中暑。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且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不要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大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24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清淡汤水,如用沙参、玉竹、淮山等煲汤,以强健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