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食苑杂谈
3上一版
 
记忆里的红薯粉
过油肉小花卷
墙上的咖啡
欢喜坨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武汉、荆州、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江陵等地的特色传统小吃。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关于欢喜坨的由来传说不一,其中较为感人的是: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酥糯爽口。

 
3上一篇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