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市场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看新春菜价跳水?
今年北京新建200个 蔬菜零售网点
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上升0.25个点
岳各庄市场:受降雪影响 蔬菜价格有所上涨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看新春菜价跳水?

 

元宵节后,气温稳步回升,但对于成千上万的菜农菜贩来说,“寒冬”似乎刚刚开始。

节后菜价下跌

“2月10日,新发地市场蔬菜每斤加权平均价是1.20元,比2月3日的1.36元下降12%,比去年同期的1.78元下降32%,周环比下降明显,年同比大幅下降。”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其中,豆角周环比跌25%,年同比跌57%;尖椒周环比跌31%,年同比跌40%;西红柿周环比跌31%,年同比跌41%。

北京菜价低迷,全国情况怎样呢?农业部蔬菜市场监测预警首席专家孔繁涛说,自去年入冬,全国蔬菜价格就低于往年同期。正月蔬菜价格延续节前跌势。监测数据显示,腊月里28种重点蔬菜总体批发均价每斤2.25元,比上年同期跌6%。初一到元宵节前,均价累计跌12%。

菜便宜了,消费者欢迎,摆摊的菜贩是否多挣钱了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公园附近一农贸市场,河南周口籍菜贩郭庆春正守着一堆圆茄发愁。春节前,他从新发地按每斤5元采购了一批上等圆茄,谁知价格一路走低,只得随行就市3元甩卖。当了十多年菜贩的郭庆春无奈地说:“今年菜价跌得凶,生意实在不好做!”

供过于求是价低主因

菜价有涨就有落,这很正常,但近期菜价低迷至此,又不正常。有专家指出,蔬菜市场供过于求是主要原因。

正月里,上市蔬菜大多来自南方基地县和设施蔬菜北方主产县。去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暖,北方尤为明显,多地气温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蔬菜专家周向阳告诉记者,偏暖天气促进了北方设施蔬菜丰收。而受台风影响,广东等南方省份蔬菜采摘期从去年12月中旬推迟到今年1月中下旬,与海南冬春瓜菜和北方设施蔬菜收获期重叠,形成上市高峰,出现供大于求格局,价格走低势所必然。

实际上,菜篮子里必不可少的鸡蛋、猪肉等农产品价格走势也都如此。元宵节后,新发地市场鸡蛋批发价下探到2.28元一斤,比春节前跌两成,较去年同期下跌46%,为近9年来同期最低。究其原因,还是产能过剩。猪肉价格风险在累积,从历年经验看,腊月是全年需求最为旺盛、价格最高时段,但新发地市场今年1月份猪肉加权平均价比去年5月份下降14%。业内人士警示:全国猪肉价格已进入下行周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力

农产品价格与千万农户生计息息相关,也关乎广大消费者生活。近年频频上演的农产品过山车行情,不仅困扰生产者、经销者,也影响着消费者。如何让农产品供需平衡,避免价格大幅波动,让各参与环节稳定获益,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菜价深跌,买菜便宜,眼前看减轻了消费者负担,长远看则严重影响百姓餐桌。刘通说:“菜农普遍亏损,来年就会少种甚至弃种,结果就是供应短缺,价格暴涨。”

菜农种菜积极性往往是由上一年市场价格决定的。2016年全国蔬菜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年度批发均价同比上涨12%,创过去7年最高水平。孔繁涛表示,由于利益驱动,扩种积极性很高。春节以来的菜价走势,算是给人们再次敲响了警钟。

为解农产品销售难,商务部近年来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超对接”,对畅通销售、降低成本很有意义,但超市并非蔬菜销售主渠道。统计表明,在蔬菜销售中,70%依赖农贸市场走上消费者餐桌。由此可见,“农超对接”可缓解农产品销售难,却不能解决滞销、价低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供需失衡、价格大起大落难题,还得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从宏观上避免结构性供给过剩和供给短缺。(新华网)

 
下一篇4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报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采编热线:010-63703066-8516 广告热线:010-63703066-8388
京ICP备10219194号-3

所有内容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